古代中原王朝为什么只防北边?其他地方不用防吗?

历史文化 2022-06-20 15:12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纵观中国古代,以来的各个王朝的北方边境地区始终不得安宁,面临的外患威胁也基本来自北方。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渔猎民族也是前赴后继地不断骚扰中原王朝。西晋、北宋、、南明等政权,更是直接灭亡于北方的游牧渔猎民族之手。

  这其实比较正常,中原地区北方的气候和广袤的草原环境确实适合游牧、渔猎民族的生存,而农耕民族在社会生产力很低的古代,与擅长骑射技术、民风彪悍、机动性强、几乎不需要后勤保障的游牧、渔猎民族作战时经常处于劣势。

  那么,中原王朝除了北方之外,东、西、南三个方向有没有威胁呢?

  一、东方

  传统汉地的东方是大海,在大航海时代没有到来的情况下,只有两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和日本有可能成为威胁。

  韩国和朝鲜一起,在封建社会,无论中原如何改朝换代,都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附属国,从来没有真正威胁过中原王朝(隋唐时期的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跟朝鲜、韩国没有一毛钱关系)。

  至于日本,虽然在近代是中国的头号外敌,但它在古代的国力远不如中原王朝,除了中后期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倭患之外,也在总体上构不成威胁。

  二、西方

  中原地区的西边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以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阻碍,外部势力根本进不来。能真正构成威胁的,只有在隋唐时期,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谷浑和。

  《·吐谷浑传》记载“吐谷浑,之庶长兄也,其父涉归分部落一千七百农以隶之。”可知,吐谷浑原来是人名,为前燕(之一,鲜卑族慕容部所建)开国的父亲慕容廆的兄长,后来因争位失败率部众迁移到了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在那里称汗建国,其子孙便以其名字命名为国名。

  吐谷浑西迁之时,中原大地正处于两晋时期的大乱时期,无暇顾及到它。吐谷浑便乘机强盛崛起,鼎盛时期控制了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的广大地区。并先后侵扰北魏、、等多个中原政权。

  《》记载“竟破吐谷浑,拓地数千里,并遣兵戍之。”到了609年,派兵击败了吐谷浑主力,并在其地设置了西海、河源、鄯善、且末等四郡。,隋炀帝并没有彻底消灭吐谷浑,其残部在伏允的带领下,趁隋末中原大乱之际,占据了故地。《 列传第八十四 》记载“大业末,天下乱,伏允复其故地,屡寇河右,郡县不能制。”

  到贞观九年(634年),唐太宗为打通,疏通,派兵重创吐谷浑,吐谷浑从此成了唐朝的附属国,失去了威胁,并在663年被吐蕃彻底灭国。

  中原王朝历朝历代在西方面临的最大威胁当属吐蕃无疑,这支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古代部落早期虽然与唐朝维持了相当长时间的和亲局面,对唐朝也未造成什么威胁。

  但之后,唐朝由盛转衰,吐蕃开始成为唐朝中期最大的威胁,不断蚕食唐朝在西域、河西、陇右的领土。《·列传第三十六》记载“广德元年,吐蕃凌犯上都,乘舆幸陕。蕃、浑之众入城,吐蕃宰相马重英立承宏为帝,以于可封、霍环等为宰相,补署百余人。”可知,吐蕃甚至在763年攻破唐朝都城长安,立李承宏为傀儡皇帝。

  到8世纪末至9世纪初,吐蕃达到鼎盛时期。控制了东到四川盆地西部边缘,西起葱岭(现在的帕米尔高原),北达天山山脉,南至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不过,盛极而衰。

  进入9世纪以后,的吐蕃帝国形势开始急转直下,国内各民族、奴隶、平民起义不断,统治集团内部更是争斗不止。张议潮起义控制河西、陇右后归附于唐朝,西域地区之后又被回鹘占据,至9世纪末,吐蕃彻底瓦解。从此以后,西部地区再也没有出现过能够威胁中原王朝的势力了。

  三、南方

  自平定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以及后来攻灭之后,中原王朝领土的正南方便一直是大海,和东方一样,在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前几乎不会有外部威胁。虽然正南方没有威胁,但广大的西南地区却并不是这样了。

  古代相对于中原王朝,西南地区主要指现在的贵州、云南、广西以及中南半岛等地。这些地区的地形地貌、民族成分非常复杂,也崛起了无数威胁过中原王朝的政权。

  夜郎。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他在历史上留下的名气有点尴尬,那便是著名的“”,出自《·西南夷列传》中的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虽然因为道路不通,信息沟通不畅,夜郎国留下了自大无知的形象。

  不过根据考证,夜郎国虽然不如西汉,但也不像“夜郎自大”那样应该被后世耻笑。夜郎国之所以被轻视,还是在于史料记载的匮乏,导致中原人对他知之甚少,夜郎国的历史相当久远,史籍有记载的历史就有300多年;夜郎领土面积广大,控制了今天的贵州、云南等地;夜郎因从事外贸,国家和百姓算得上相当富庶。西和平年间,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22邑反叛西汉王朝,虽然最终失败被灭,但也着实让西汉王朝不可小觑。

  南中。“”孟获的故事流传千古,为后人所称道。而孟获所率领的少数民族部落在时期就一度成为蜀汉的心腹大患,他们长期盘踞在南中地区,这里的南中是三国时期的叫法,指的是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诸葛亮降服孟获、平定南中之后才敢放开手脚北伐中原。

  。唐朝开元年间,云南及周边的广大地区,出现一个由哀牢族建立的强政权——南诏。

  南诏长期依附于唐廷,二者相安无事。,到了第五任国王阁罗凤在位时期,在唐朝边臣骄暴贪残、南诏日益做大和吐蕃的干预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南诏和唐朝的关系急剧恶化,最终破裂。

  唐朝为了消灭南诏,先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战争。不过,此时的唐朝由于后期的昏庸无能,内部早已、矛盾丛生了,除了天宝八年(749年),何履光率军攻打南诏时取得了小胜之外,鲜于仲通在天宝十年(751年)、李宓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指挥的两次战争均以失败告终。

  《·卷第二百一十六》 的记载“天宝十年……进军至西洱河,与阁罗凤战,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和《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七》的记载“天宝十三年……李宓将兵七万击南诏。阁罗凤诱之深入,……蛮追击之,宓被擒,全军皆没。”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唐廷对南诏的第二次和第三次战争都是,导致十三万精兵死亡,这也为后来爆发的安史之乱留下了隐患。

  大理。两宋时期,中国西南部又崛起了一个政权——大理。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天的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

  不过,大理虽然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从立国到灭亡的300多年间几乎从未和两宋发生过战争,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并不能算中原王朝的威胁。主要原因在于大理全国普遍信奉,不热衷于对外扩张,而两宋的军事威胁始终在北方,对于大理也一直采取和平政策。

  交趾。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区,古称交趾。从秦始皇平定百越、设立象郡开始,就长期处于中原王朝的直接管辖之下。一旦中原王朝出现衰落内乱,交趾地区就会出现叛乱自立的情况秦末的南越国、初年的“二征起义”、南朝梁末年的“前李朝”等等。不过,这些均可以界定为内乱。

  到了北宋初年,交趾正式脱离中原王朝之后,在北宋熙宁战争爆发的“宋越战争”则是不择不扣的外患和入侵了,在这场战争中,北宋被攻陷钦州、廉州、邕州三州,而且三州军民遭到了残酷的屠杀,被杀者近十万人。而后北宋的反击战也打得相当艰难,损失了三十多万军队。

  土司。据《景泰云南图经志书》记载“直隶府、州、司凡二十九,外夷府、州、司凡十七。”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区设立的地方行政制度。,由于地理环境和民族成分的复杂性,以及“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特点,土司名为中央政府委任的地方官,但实际上独立性极强,相当于土皇帝。

  到了后期,其弊端越来越明显土司对内残暴统治少数民族,骚扰周边村庄,相互之间战乱不止,甚至开始对抗中央政府,起兵叛乱,最为著名的就是“三大征”之一的叛乱。于是,在明朝中始,中央政府开始在西南地区逐步推行“”,即废除土司制度,改为流官制。,“改土归流”的推行过程并不顺利,遭到当地土司的强烈反对甚至叛乱,一直到年间才算基本完成。

  缅甸。雍正推行完改土归流之后,加强了西南地区的控制,使得云南、贵州等地彻底融入了华夏大地。但到了清朝年间,今天的中南地区又崛起一个国家,成为了中原王朝的新威胁,那便是缅甸贡榜王朝。

  缅甸贡榜王朝在第三任君主孟驳时期,奉行扩张主义,不断对外扩张,并于1762年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引发了长达七年的清缅战争。虽然战争的结果是缅甸向清朝称臣纳贡,在清朝的帮助下从缅甸贡榜王朝独立,但实际上清军在军事上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胜利,四次出击均被孟驳击退,而且清朝损失要远大于缅甸。

  ,中国古代庞大边境线和疆域面积是通过不断的战争获得的,也面临着多个方向的威胁。不过,总体来看,虽然遭遇的失败不少,但除了北方以外的威胁都并不会动摇中原王朝的根本,这也是历朝历代一直将北方作为防御重点的原因。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