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进宫多年都默默无闻,为何在死去的前三年突然被封妃?
一开始的时候,就入宫了,她在宫里生活了很多年,小的时候她就走了。这么多年,她在宫里一直,无名声无事迹,冷子兴提到她的时候也只说她入宫做了女吏。
死前托梦说,贾元春的封妃不过是瞬间的繁华,转瞬即逝,还说出这个期限三春过后诸芳尽。贾元春被封妃时是第一个春天,第三个春天过后是她的命数也是加贾府的劫难。贾元春的判词里有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也就是说,她在宫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大半个青春都过去了,一直都没有注意到她,而在美人即将迟暮之时却给了她一次荣耀的加封,更有意思的是,在她封妃三年之后就不明不白的死了,家族也败落了。为何会这样?
贾元春封妃是在第十六回,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来写元春省亲时的繁华。而在贾元春晋升之前,四大家族只有一个高升的,那就是。王子腾首见于第三回,这时他还任京营节度使,后在薛家母女进京时升至九省统制,奉旨出度查边。
王子腾这个职位是个要职,最初任京营节度使的时候就已经是封疆大吏,处于京畿重地,权责重大。节度使是的官职,为二品大员,这个权力和地位与九大总督之首的相当,可见这时候的王子腾已经位高权重了。他后来升任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旋升九省检点,此时的王子腾已位居一品,权倾朝野。四大家族里,也只有他一直在升,并且位居要职。
我们知道,四大家族当时是一荣俱荣,一损皆损,势力布满了朝野,皇帝还顾念贾家祖辈的恩德,让其世袭爵位。其他三家虽祖上不及贾家荣耀,却也是不可小觑的一股势力。到了后来的时候,四大家族的势头都有些没落了,没有一个在朝廷有用的人才,皆是些酒肉之辈,且每个家族都有些外强中干。史家把针线上的人辞了,开始自己动手做针线,薛家多处买卖在手里已经荒废了,而贾家也在四处典当东西,只有王家的王子腾有崛起之势。
贾家到贾宝玉这一代,人丁已经不旺了,宁国府甚至到了三代单传的边缘。族里男儿本就不多,却仍然没有上进的人才,都是些只知道的纨绔子弟,更甚至都有作孽的势头。贾家几代不为朝廷贡献人才,还频频出事,四大家族也都是互相遮掩,皇帝其实早就有些厌烦他们了。秦可卿葬礼的超标,还有葬礼上送的鹡鸰手串,这些其实都有犯上的意思。而此时却说“此时告咱们谋反都不怕”,可见狂妄到来何种地步。
此时四大家族还根深蒂固,王子腾又身居要职,皇帝即便想动他们,也要费些心机。王子腾的职位很厉害,他似乎和四大家族并不在一个势力阵营。秦可卿葬礼的时候,四王八公都来吊唁,这时候也是一次大的政治势力抱团,这次政治抱团里,没有王子腾,也没有贾元春。
葬礼上,要么是国公和王爷亲自来,要么就是国公和王爷的后代过来,,和贾家亲近的这些朝中大臣一个都没落下,唯独没有最重要的贾元春和王子腾。这也可以看出这两个人对家族的势力并不认同,也可以说不愿意苟同。
在秦可卿死后,贾元春就被晋升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而王子腾后来升到了一品的九省检点。贾元春判词里那句“二十年来辨是非”,这个“辨”是分辨的“辨”,而不是辩解的“辩”,也就是说贾元春很多年都在分辨这种形式,分辨到底哪一种才是她可以依傍的势力。
她最初进宫的时候,一定是依傍的自己家族,很显然,家族的势力并不讨喜,她沉寂了很多年。后来王家的王子腾是一股新生的力量,这股力量的上升之快元春是亲眼看见的,所以她到后来的时候,很可能是和王子腾站到了一起才使皇帝注意到了她。她这时候的加封也就不是因为她的容颜了,她此时已是,能让皇帝对她赞赏的也就只有她的“贤”和“德”了,也就是她顺应的大势。
贾元春即便再可以看清形势,她终究逃脱不了她的出身,她是贾家的女儿,她即便再不认同家里的观点,她也终究是这个家里的人。王子腾同样如此,他即便再春风得意,他依然要为家族周旋。鲍二媳妇自缢后的官司、左右都察院审理的案子、私断金陵命案等等都是仗着他的势力在以权谋私,而这些事也多多少少会受点元春的干涉。所以贾元春这种瞬间的晋升极不牢靠,她摆脱不了她的出身,她的家族已经被否定了,她再优秀也不能力挽狂澜,而家族种种的不争气也最终成了她的拖累,在皇帝彻底厌弃的时候,她也成了家族的炮灰。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