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和伍子胥可能是同一个人?为什么这么说?
和可能是同一个人?为什么这么说?奇闻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近些年,网络上出现这样一种的言论,“孙武和伍子胥有可能是同一个人”。
由于两人都记载于《》,而且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很高,所以让很多人觉得荒诞。
其实,对史料文献保持一种怀疑态度原本就是历史爱好者的基本素养,比如春秋时期的子贡就提出过“没有那么坏”。
,我们怀疑孙武和伍子胥是同一个人,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只不过孙武作为太深入人心罢了。
一、史料方面
关于孙武的史料记载,最早起于司马迁的《史记》,可是《列传》对孙武的描述只有寥寥数笔,截止于训练宫女,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史记》成书于西汉,相比成书于战国的《左传》《国语》要弱一筹。
《左传》是偏记事,《国语》偏记言,是公认关于春秋史最详细而客观的文献,两本书都没有提到孙武这个人。
作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圣孙武,在战国时期却毫无存在感,是不是很奇怪?
二、才能方面
众所周知,孙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伍子胥有不凡的政治才能,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孙武在政治方面也很有才华,伍子胥在军事方面也不弱。
汉简《》有记载,孙武对吴王分析过天下形势,根据六卿的土地制度,预测韩、赵、魏三家将瓜分晋国。
《左传》有明确记载,伍子胥向吴王阖闾献策,将吴军分为三支,轮流骚扰楚军,这便是“疲楚战略”,其军事作品《水战兵法》,刚好弥补《孙子兵法》在水战方面的缺陷。
孙武和伍子胥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才能,两人的能力几乎完美重叠。
三、性格方面
孙武和伍子胥的性格也颇为相似,都十分刚硬,讲究原则,不容易动摇。
《史记》有记载,孙武喊出“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不顾吴王阖闾的反对斩杀了二姬。
伍子胥也是有名倔脾气,多次的劝说吴王,不要接受的投降,不要被奸臣伯嚭蒙蔽,不要放勾践回,不要北上攻打,甚至直斥夫差。
由此可见,两人虽然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都缺少了政客的世故。
四、名字方面
伍子胥苦谏吴王夫差失败后,被派去出使齐国,这时候伍子胥预感不妙,于是把儿子伍封托付给齐国的好友鲍牧。
伍封拜鲍牧的长子鲍息为兄长,不再用,而是以王孙封为自己的名字,这也是后世把王的人当作伍子胥后裔的原因。
音中,伍、五、武同属鱼部,这三个人是可以通用的,伍子胥又作五子胥。所以,伍子胥可称“(王)孙/武(伍)子(胥)”,这也是孙武和伍子胥两者重合的重要依据。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文献能够间接验证孙武和伍子胥是同一人。比如《汉书·刑法志》有记载,“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功灭亡于后”。
吴是吴起,商是,白是,孙便是孙武,这四人都是迫害而死。
可是在《史记》记载中,吴起、商鞅、白起三人是被害,而孙武却在伍子胥被杀后悄然隐世,显然《汉书》与《史记》有矛盾。
如果孙武和伍子胥重合的话,这句话就没有问题了。
有一点值得强调,虽然《史记》对孙武的记载相当简略,但之后许多史料文献都在司马迁的基础上,为孙武编造了更多的故事。
比如赵晔的《吴越春秋》,提到孙武随同吴王阖闾、伍子胥一起攻入郢都;等人的《》,给孙武生造了一个世系表,认为他是齐国大夫孙书的孙子。
从以上来看,“孙武和伍子胥是同一人”的可能性存在,但没有一锤定音的证据,这种“荒诞”的言论还将继续。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