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朝攻下澎湖后,郑克爽就投降了

历史文化 2022-06-20 08:09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时期,以、耿精忠、三藩为主的势力发起的,从1673年开始,持续了八个年头,终于在1681年被平定下来。

  三藩之乱时,盘踞我国台湾的郑经势力也听从吴三桂的号令,派出水师进攻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占据漳州、泉州、潮州、惠州等地。对清朝的统治造成很大的威胁,三藩之乱一平定,清廷就准备收拾势力。

  1661年,郑成功率水师从厦门渡过台湾海峡,从荷兰殖民者手中将台湾以及澎湖收复,虽说是收复台湾的目的是将其作为坚持抗清的基地,阻碍了清朝统一全国的进程。放在更长的历史中,从客观上来说从外国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郑成功绝对是有大功劳的,是民族英雄。

  三藩之乱平定的当年,即1681年,郑经病死,年仅10岁的儿子郑克爽继位。这么大点儿的小孩子能有什么威望和号召力?而且他面对的还是搞定了三藩之乱的大清帝王康熙。

  康熙重用降将,任其为福建水师提督,整军备战,准备统一台湾。经过一年的准备,1682年,施琅率水师从平海(今隶属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出发了,途中遇到大风,只好撤回。

  1683年,施琅受命出击,率水师三万多人,战船三百多艘,出发了。出发之前,还弄了个隆重的誓师仪式,地点在福建东山岛(今福建漳州东山县东山岛)铜山港。

  施琅水师出征的第一目的地就是澎湖。经花屿、猫屿到达澎湖岛南边的八罩屿水垵,然后进军至澎湖海面和郑军在对战,但因风浪太大出师不利,施琅右眼受伤。清军退回八罩屿,经过短暂的休整,出击,攻取虎井屿和桶盘屿,然后兵分三路向牛心湾、鸡笼屿、四角山发起进攻,各打各的,使劲往前冲,目标就是澎湖岛上的城。

  这一战打得甚是激烈,清军战船上载有威力巨大的红衣大炮,而郑军占据有利的地形,城防也有大炮。清军运气不错,刚好刮起南风,占据顺风优势。一番激战下来,郑军大败,主将败退台湾岛,没来得及撤的五千多名郑军投降。清军损失也不小,总兵朱天贵被炮轰死。

  施琅在澎湖大胜郑军,然后进行休整准备一鼓作气统一台湾。清廷也没闲着,又玩起了大棒加胡萝卜的战术,派人招抚,在强大的压力之下,郑氏势力最终决定向清朝投降。施琅在一年之内,就完成了康熙交给他的统一台湾的任务。

  为何郑氏集团那么容易就投降了呢?除了郑克爽年幼,清廷势大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澎湖丢了。

  晚风轻拂着澎湖湾,白浪逐沙滩……

  邦的那首传遍,经久不衰的《外婆的澎湖湾》,让人每每唱起来都是满满的幸福回忆。外婆的澎湖湾说的就是位于台湾海峡中央,和福建厦门隔海相望的澎湖,以前也有个名称叫平湖。我们都知道台湾海峡风大浪大,为何叫平湖呢?澎湖列岛由64个岛屿组成,其中最大的澎湖岛和西屿、白沙呈环状连接,所围起来的那片海域就是澎湖湾。所围起来的内港和外面景象完全不同,港外大浪滔天,这里的水却平静如湖,故亦名平湖。

  时期东吴和时都曾派兵远征台湾(那时叫夷洲、流求),时在澎湖设置巡检司,正式对澎湖进行管辖。澎湖在台湾海峡中央,是福建沿海前往宝岛台湾的中继站,是具有极高军事价值的战略要地。

  施琅攻下澎湖,就可以在此整军备战,更要命的是澎湖离台湾岛太近了,只有约50公里,大军可瞬发息至。占据澎湖的数万施琅水师,就是悬在郑氏集团头上的达摩之剑,时刻会要了他们的命。在清廷武力威胁和招抚下,吃不香睡不好的郑氏集团选择投降无疑是明智的。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