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女子为何又称黄花闺女?其中有什么原由?
历史文化 2016-01-22 17:09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人们常把未婚的年轻姑娘称为“黄花闺女”。这里的“未婚的年轻姑娘”,不仅特指那些没有过“性”生活的、严守贞操的处女,还说明这个姑娘心灵美好、品德高尚。
如此解释,用于形容早期的未婚女子也许合适,但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年代,如果还认为未婚的女子就肯定是“黄花闺女”,恐怕你要上当了,因为现在的许多“未婚的年轻姑娘”,早已偷尝了“禁果”,不再是处女。所以,应该修改一下,所谓“黄花闺女”,是指那些未婚的没有过性生活的年轻姑娘。
作为对某类特定人群的称谓,“黄花闺女”一词的来历,在民间广泛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据传,在南北朝刘宋时,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生得十分美貌。一天,她在宫里玩的累了,便躺卧于宫殿的檐下小憩。当时正逢梅花盛开,一阵轻风吹过,梅花片片飞落,有几瓣恰巧掉在了寿阳公主的额头。梅花经过汗水渍染,留下斑斑花痕,拂拭不去,使本就美丽的寿阳公主显得更加娇柔妩媚,宫女们见状,都忍不住惊呼起来,皇后见了,也十分喜欢,从此,爱美的寿阳公主就经常摘几片梅花,粘贴在自己前额上,以助美观。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与地位和身份没有关系,寿阳公主的这一发现,并没有申请专利,更没有限制别人使用,于是宫女们也跟着仿效起来,不久,这种被人们称为“梅花妆”(或简称“梅妆”)的妆饰方式便在宫中流传开来。
《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十五·人日》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后来,“梅花妆”又进一步流传到民间,并受到了女孩子们的喜爱,特别是那些官宦大户人家的女孩子以及歌伎舞女们,更是争相仿效。,梅花是有季节性的,当梅花凋谢后,美女就设法寻找一些替代品,采集其它黄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妆。人们把这种粉料叫做“花黄”或“额花”。由于梅花妆的粉料是黄色的,加之采用这种妆饰的都是没有出阁的女子,慢慢地,“黄花闺女”一词便成了未婚少女的专用称谓了。
按以上的说法,这“梅花妆”的发明者应该是南北朝刘宋时的寿阳公主,,从古代的一些诗辞歌赋中,我们可以发现,贴花黄之风俗,早在北朝时就已经盛行,这从大家非常熟知的民歌《木兰辞》中可以找到答案“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关于贴花黄的风俗,还可以在其它一些文学作品中找到它的影子。南朝陈后主《采莲曲》一诗中有“相催暗中起,妆前日已光。随宜巧注口,薄落点花黄”;南朝梁陈间诗人徐陵《奉和咏舞诗》一诗中亦有“主家能教舞,城中巧画妆。低鬟向绮席,举袖拂花黄”。
时光一去不复返,许多东西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试问我们身边的那些“未婚女子”,不知道有几个还可以被称之为“黄花闺女"!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