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与吴清源“棋斗”:输棋生闷气仍资助学费
历史文化 2016-01-22 15:10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吴清源1914年生于中国福建,少时即有围棋天才之称,14岁的时候赴日,投入日本棋院濑越宪作名誉九段门
吴清源九段在神奈川县小田原市接受中国人民对外友协授予的“和平发展贡献奖”,并获赠纪念品。
2005年3月7日,常昊夺得应氏杯冠军后,围棋大师吴清源非常高兴,破例在北京昆仑饭店接受了某家媒体的
民国的段祺瑞,生平有一特殊嗜好,就是下围棋。平心而论,这位北洋之虎,围棋下得确实有水平。民国初期围棋事业的兴盛,与他有直接关系。据说陈毅曾经有言“段祺瑞的一生干了很多坏事,但对围棋还算干了些好事。 ”
段祺瑞的棋艺到底有多高,现在我们不可能说得很准确。不过,根据各种回忆和介绍来看,那是相当地有水平。对此,恐怕不需要质疑,因为有多种回忆录可以互相校正。
问题是,段祺瑞对他自己的棋艺能不能准确地自我评价?根据相关资料来看却未必。因为他执掌重权,人见人怕,那些同他下棋的常客,都会不露痕迹地让着他,所以他很少输棋。再加上他真懂棋道,久而久之,他对自己棋艺的估计就会逐渐看涨。从各种回忆录说老段“输不起”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一个常赢的棋手,要他承认水平不高就太困难了。
中国棋圣吴清源在11岁时,有人引见他同段祺瑞下棋,少年不知天高地厚,把老段杀得大败,导致老段生了一天闷气不愿见人。仅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老段对自己的期许甚高。不过,老段输棋后却做事大方,此后每月资助吴清源一百大洋学费。
段祺瑞资助棋童的事做得光彩,却难以校正他的自我评价,毕竟他总是赢棋的一方。即便他内心知道别人故意输棋,也会因为缺乏准确的评价标杆而高估自己。对于领导人来说,这种自我评价的偏高很值得引起重视。如果遇上缺乏自知之明的领导人,自我评价就有可能恶性膨胀。曾经当过江西省副省长的胡长清,能写一笔好字。于是,卖书法就成了他的生财之道。时间一长,他也就以书法大家自居了。直到东窗事发判处死刑,他还乞求活命,理由是“我还可以为书法事业作出贡献”。自我评价到了这个程度,只能无言以对。
一般情况下,能当领导,总是有一些本事的。,权力在手,做事成功就多了几分推力。取得突出成绩,自我评价就有开始膨胀的可能。如果上下左右多几分赞扬吹捧,加上一些部下不露声色的“让棋”,稍微不谨慎,就可能真会自封为国手。比如,因为在领导岗位上,整个组织的成就包括下属的成就也会变成自己的成就,获得的荣誉又反过来证实了自己的非凡才能,非凡才能再带来更大的荣誉。经过这么几轮循环,能够真正保持低调的人不多。所以,领导人对这种情况需要特别警惕。必要时,还可采取某些制度化手段来唤醒自知之明。假如段祺瑞每天都让一个真正的高手如吴清源杀败自己一局,那么头脑就会清醒许多。
正因为掌权者的自知之明难以“自知”,所以,中国古代的谏议制度就具有特殊的意义。谏议的作用,就是通过制度引入吴清源这样的棋手,规定他专门针对段祺瑞棋艺的薄弱之处施加攻势。皇帝“天纵神明”,那么,就让谏官天天挑刺,想着法儿找毛病,不停地批评皇帝几句,让皇帝看见他们的奏章就觉得气短理亏,这时,自知之明就能找回来十之七八。交几个工作中的诤友,隔三差五就敲打敲打自己。不是为别的,而是为了唤醒自知之明。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