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如何使秦国由弱变强?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重用商鞅,开始变法。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是最弱的,别的诸侯国都瞧不起它,“六国卑秦,不与之盟”,不愿意和秦国结盟。
可是,经过商鞅的两次变法,秦国“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商鞅到底用什么良策,使弱小无助的秦国变得如此强大呢?
在商鞅变法的诸多条款中,有两点至为重要
第一,取信于民,诚信待民。
为了取信于民,商鞅告示把一根木条扛到指定地点,重赏十两黄金,结果没人敢做。商鞅又告示说给五十两黄金,有人就扛了那根木条,结果真的得了五十两黄金。
商鞅的这个举措,我们不能低估它的意义,它是在向民众宣布政府的诚信。一个诚信的政府才能够取信于民,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称,广大民众不可欺,欺骗一次可以,欺骗多了,就会失去他们的信任,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在秦国取得成功,与重建政府的诚信是分不开的。
第二,确立土地私有制。
在变法条款中,允许人们开荒,谁开的荒地就属于谁,除了交纳一些税收外,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想卖掉也可以。这是确保全民就业的举措。
确保个人拥有自己的土地,无疑会调动成千上万的民众开荒垦田,谁不想赶紧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呢?
政府用法律保护农民土地的私有权,农民交给政府一些税收,并向国家输入军队,这是一种契约式的交易。
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就会在土地上辛勤劳作,努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相应地,政府的收入就会增加,国家就会强盛。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版图不断向四围扩张,就是因为政府能够确保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权,广大的民众不断开荒置田,然后在上面劳作,在事实上扩大了疆土。
中国人对土地有着本能的亲切感,因为土地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是他们财富的源泉,是第二个“家”。土地养育了农民,大地被称作母亲。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政府,既能取信于民,又能确保民众的经济生活来源,怎会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呢?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