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最另类的喝酒趣闻
陶渊明爱喝,到死都把酒当成最好的朋友。据野史《格格春秋》记载,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生于公元352(或365)年,卒于公元427年,私谥靖节,故世称靖节先生。他祖籍浔阳柴桑,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不仅是东晋至南朝刘宋初年的伟大诗人,并且还有个光荣的出身,曾祖父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名将。从这一点上说,他在东晋还应该算是一个红色后人。不过,老陶可不是趴在功劳簿上吃祖宗饭的啃老族,人家本事大着哩!一般的宵小之辈还难入他的法眼。他的职务是彭泽县的县长,因为看不惯下来调研工作的上级领导,情愿不拿这份工资也不曲意逢迎,干脆炒了老板的鱿鱼。做县长前后不过八十天,落下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佳话。
说实在话,陶渊明还真不是个当干部的材料。这样的人做学问是把好手,当领导绝对是个错误,那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格格春秋》上说,陶渊明的生活是诗的生活,也是酒的生活。他满肚子都是诗,但那些好词好句还需用酒精激发出来。他也常常念着酒,想着酒。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陶渊明担任了彭泽县的一把手。当时的县政府都有“公田”,这类田地产权归县政府,分给政府属官耕种。看来那时的干部还是很讲自力更生的。有了这块自留地,愿种什么就种点什么吧!陶渊明倒好,马上就决定全部种上酿酒专用谷物。为此,他老两口发生了激烈争执。老婆坚决反对这个种植计划。男人还是怕老婆的多,还是老陶做了让步,他说留下一半我说了算,剩下的那一半你爱种什么种什么!只可惜他光有种没有收,时间太短了,只有八十天的时间,什么庄稼能够成熟?就是这样一个整天想着酒、惦着酒的诗人,偏偏就有人让他做行政一把手,当时的说法肯定是重视人才,埋没人才有罪哦!可让一个整天醉醺醺的人主持一个县的工作,再怎么说也不能说是明智之举。晚上喝点小酒解解乏倒也无可厚非,但陶渊明却是早上喝了中午喝,晚上还跟着连轴转。这样的干部,别说让他当八十天县长,就是八天也不该让他当,领导干部中午是不能饮酒的哦!
其实,陶渊明并非生下来就是个酒鬼。他的祖上虽然是声名显赫的朝廷重臣,但东晋政权的官僚结构是王谢半天下,陶氏无法在既得利益集团分得一份残羹。到了陶渊明这一代,勉强够得上一个小康之家。他八岁上就没了老爸,娘们孩子过得着实不容易。据《格格春秋》记载,因为生活所迫,陶渊明二十岁便出外打工。,打工也不是干搬砖盖瓦的活,人家陶渊明有文采,很受世人赏识。到了二十九岁,终于熬得在了编制,当了干部,官名叫“祭酒”。这个职务别看带个酒字,其实和酒没有一点关系,是个学官,教育局的干部。再往后,又从地方调入军队,不想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站错了队,跑到桓玄的司令部混饭吃去了。史料记载,隆安二(公元398)年,陶渊明加入桓玄幕府。桓玄是东晋末年的权臣,更是个大军阀,公元403年12月,见东晋政权气数将尽,他竟另立中央,自己封了皇帝。但好景不长,三个月之后便被刘裕给灭了。所幸的是,陶渊明没有跟着桓玄跑到底,隆安四(公元400)年初便奉使入都,离开了桓玄。不过,想起来还是后怕。从这时起,陶渊明和酒的关系开始密切起来,并且越走越近,直到谁也离不开谁。《格格春秋》上有一首诗,这样论述陶渊明与酒的关系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