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的“前世今生”-从除凶辟邪到压岁祈福
过年期间,长辈给晚辈发红包叫压岁钱,表示把祝福和好运带给他们。古代过年时,从老百姓到皇帝,都会“发”或者“求”红包,比如乾隆皇帝过年时就会在腰间的
荷包里挂上压岁钱(押祟钱),里面装着几样不同的金银宝石,取意辟邪
求福。今天我们就来抖一抖从古至今关于红包的那些故事。
辟邪红包”的最初象征“
事实上,压岁钱最早并不是以红包的形式出现的,要知道那时候可没有“红包”,货币也不是纸币而是金属钱币。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当时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如 ““去殃除凶” 背面铸有各种图案,等; 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当时,人们对“压岁钱”有一种美好的寄托,源于一则民间传说。相传有一种妖怪叫“祟”,专门在大年三十夜里出来活动,偷偷地潜入百姓家中,去摸熟睡孩子的头。凡是被“祟”摸过头的孩子,就会头痛发热,变成傻子。于是,家家年三十晚上都点着灯彻夜不睡,谓之“守祟”。而压岁钱最早也就是为了辟邪的“押祟钱”。这个传说的版本很多,还有说妖怪名为“年”的。
现在仍有一些细节可以说明当时的压岁钱是为了辟邪。比如一些民间戏曲表演中,如果演员表演被杀、暴毙或披麻戴孝的情节,一般戏班老板或请戏团的老板要给演员包红包,让他们拿去煮碗太平面吃,这红包就是为了除晦消灾的,也是种心理补偿。
到了唐代,压岁钱已不再是“纪念币”了,而是用真正的货币。当时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不过当时在民间还没有“春日散钱”这一习俗。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