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辽西发现侏罗纪北票阿氏茎
近日,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田宁博士、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永栋研究员等人,在辽宁西部发现了一种新的紫萁矿化根茎化石——北票阿氏茎。这一新发现,为完整诠释紫萁科植物的演化历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化石证据,使得科学家对该类植物的演化谱系有了更为完整和清晰的了解与认识。
现生紫萁科植物 (王永栋等摄于法国里昂植物园)
刚刚出版的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国际植物科学杂志》发表了这项最新研究成果。
紫萁科是真蕨类植物中一个古老而原始的科,现存4属2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暖温带及热带的沼泽地区。它是地球演化历史上若干重大地质事件的见证者,在约5.7亿年前至今发生的5次集群绝灭事件中,紫萁科植物经历了其中的3次,并幸存至今。紫萁科植物在地史时期的演化过程备受学术界关注。但因许多问题缺少确凿的化石证据,至今仍未得到令人信服的答案。
2005年以来,田宁和王永栋等学者在辽西地区持续展开野外工作,采获了大量保存良好的紫萁科根茎化石。北票阿氏茎就是他们在辽西北票地区距今约1.6亿年的侏罗纪髫髻山组火山地层中发现的。
北票阿氏茎化石标本 (沈阳师范大学供图)
“北票阿氏茎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乃至北半球侏罗纪紫萁科化石的多样性,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该化石在根茎解剖特征上与报道自日本北海道地区始新统的下川紫萁颇为相似,二者具有较近的系统发育关系。”田宁等学者指出,北票阿氏茎和下川紫萁可能代表了紫萁科植物漫长发展演化过程中一个已经绝灭的支系类群(或旁支类群)。令人扼腕的是,二者所代表的这一演化路径尽管经历了从侏罗纪到始新世长达1亿多年的考验,但由于受到诸如第四纪冰期等重大地质事件的影响,最终在演化“长跑”中被淘汰出局了。
延伸阅读
“北票阿氏茎”特征描述
发现自辽西的新化石产自北票中侏罗统髫髻山组,为保存有精美解剖构造的近圆柱状矿化标本。研究人员通过对化石横切面的连续切片,在显微镜下研究并发现了该化石由髓、木质部圆筒、皮层及叶柄基等植物解剖构造组成。根据与现生及化石紫萁科植物的特征对比研究,新化石材料被命名“北票阿氏茎”。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