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里的“文字”:恐龙足印化石
恐龙足印化石作为研究恐龙生理生活习性的重要资料,同恐龙骨骼、恐龙蛋等化石一样,被学术界认为是恐龙系列化石的珍品。
珍藏在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中的恐龙足印化石,是目前国内博物馆馆藏的最大一块,长6米,宽3米,面积18平方米,总重量约17吨。它出土于甘肃永靖(距离省城兰州约50-60公里),大约是距今1.1亿年前的白垩纪留存下来的。所有的足印(共23个足印)均产于蓝灰色中层状含砂岩层面上,包括蜥脚类恐龙(植食性)和兽脚类恐龙(肉食性)两大类型的足印。其中蜥脚类足印为12个,兽脚类足印为11个。
各类化石的形成,是一个近乎苛求的过程,成功率大约在十万分之一左右,恐龙足印形成化石比其他化石形成的条件更加苛刻,成功率更小。假如恐龙从很干燥的地面上走过,则无法踩出足印;若从很稀湿的泥或沙地上走过,虽易踩出足印,但在抬脚时因难以定型而极易消失。只有在泥沙地面湿度适中时,足印才能清楚地留下来,且已形成的足印还需要在短时间内被迅速埋葬,以免被自然力所破坏。这也表明了恐龙足印形成的或然性和珍贵性。
化石只不过是一堆古老的石头而已,尤其是足印化石,没形没状的,只不过有几个印记,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恐龙足印是恐龙在生活过程中留下的有一定运动方向性的遗迹化石,只有对足印化石进行研究才可以知道恐龙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足印化石同其他化石一样带有很多信息,被称作是地层里的“文字”。古生物学家只有通过对恐龙骨骼、遗迹、遗物等化石的研究才可以全面了解恐龙,对含恐龙化石的岩石进行研究,才可以再现恐龙生活的古地理环境和气候。
据专家分析,在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兰州盆地为一内陆淡水湖。虽然当时的气候环境依然温暖潮湿,植被资源也还丰富,,那时的兰州盆地的气候环境正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湖泊处于枯水期,沙滩露在地表,半湿半干的。恐龙从湖泊经过沙滩向岸上的森林走去,松软的沙滩上留下了它们带有淤泥的足印,经过上亿年的演变,当时的足印就变成了今天的化石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