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清廉的曹谨是如何用一个瓷片贿赂按察使的?
在福建的闽县与侯官县,瓷器生产繁荣,两地均以精美的瓷器享誉一方。每年,这两地都会向按察使衙门呈送一批瓷器,名义上是供按察使品鉴,以保其质量上乘,进贡给朝廷,实则是一种隐晦的贿赂。
有一年,侯官县的知县送来的瓷器价值超过白银千两,而闽县知县曹谨所送的瓷器价值仅约白银百两。按察使对此大为不满,但又不能公开表露。门房窥知按察使的心意,竟然将曹谨送来的瓷器打碎了一半,并拒绝接收剩余的瓷器。
曹谨是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员,遇到这种事,他自然十分气愤,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命令手下将瓷器运回。在清理瓷器碎片时,曹谨意外发现一片碎瓷上刻有“富贵寿考”四个字,这四个字竟是皇帝的亲笔御书。曹谨喜出望外,立即用黄绫将碎瓷包好,亲自去见按察使。
曹谨进入厅堂后,他将包裹恭敬地放在公案上,然后行礼。按察使被惊得赶紧下跪。礼毕,按察使打开包裹,发现里面只有碎瓷片,愤怒不已。曹谨镇定地将“富贵寿考”四个字重新拼好,然后说道:“大人,这是圣祖仁皇帝的御笔,不想被大人的门房打碎了。不知如何处理,特来请大人定夺。”按察使大惊失色,深知此事一旦传出去,不仅会危及自身安全,还可能牵连家族。于是,他只能假装大怒,命人将门房抓来责打四十大板,然后关入大牢。
事后,按察使向曹谨表示感谢。曹谨趁机提醒按察使:“卑职听说侯官知县所送瓷器价值昂贵,大人清廉如水,这很可能是下人欺瞒侵占。大人需得小心。”按察使听后心中愤怒无比,但也只能下令除贡品外,退回侯官知县所送的其他瓷器,并痛斥其行径,同时对曹谨的诚实与正直予以表彰。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曹谨的机智与清廉,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腐败现象。它也警示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被腐败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