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赐死为什么大家都乖乖自尽?有成功逃走的吗?
在古代中国,赐死是一项严肃且充满威严的刑罚,经常被皇帝用于惩罚有罪的大臣或者皇室成员。关于为何被赐死的人大多乖乖自尽,这其中包含了多种因素。
古代社会讲究的是皇权至上,皇命不可违。对于那些被赐死的人来说,他们深知抵抗皇权是没有意义的,甚至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他们往往会选择顺从皇帝的决定,乖乖自尽。
历史中也不乏有人试图反抗赐死的情况。例如,在北魏时期,孝文帝曾赐死自己的皇后冯氏。冯皇后拒绝接受毒酒,试图逃跑并大声呼喊。最终她还是被旁边的执行者强行灌下毒酒,最终身亡。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反抗赐死的后果是严重的,不仅会让自己死得极其惨烈,还会牵连家人。历史上选择逃跑的人几乎没有。
也有人配合赐死,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死不成。比如清末的军机大臣赵舒翘被慈禧赐自尽时,他先是吞金,然后吞,但都无法如愿死去。最终,在多次尝试后,他才得以离世。这样的例子告诉我们,尽管被赐死的人可能想要体面地死去,但命运并非总能如愿。
至于能否逃过赐死,历史上确实有人成功逃脱。例如贾道冲被宗赐死时,他的儿子贾直言在关键时刻抢过毒酒一饮而尽,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贾道冲得以逃过一劫。这也是现今历史上能查到的唯一被皇帝赐死后还能活着的人。
我们看了这么多案例,没有一个是被赐死后成功逃走的。其实并不是他们不愿意逃,而是在古代社会背景下,被赐死的人往往失去了自由行动的能力。他们的命运已经不再是自己的,而是被皇权所掌控。无论他们是否愿意,都必须接受皇帝的赐死命令。
古代中国的赐死制度是一种极其严厉的刑罚,被赐死的人往往无法逃脱这一命运。他们的命运被皇权所掌控,抵抗或逃跑都是无意义的。大多数被赐死的人都会选择乖乖自尽,接受命运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