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真的以胖为美?又被苏东坡灌水了,唐朝最爱的是纤腰
唐朝,一个辉煌的时代,经济繁荣,文化开放,人们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审美观念自然别具一格。关于唐朝人以肥胖为美的说法,流传甚广,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解,主要是因为对唐朝女性形象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宫廷绘画和仕女画。当我们仔细研究这些画作时,会发现画中的宫女和仕女形象并非肥胖,而是相当纤瘦。例如,《步辇图》中的宫女们,看起来都充满活力,身形纤细。而《簪花仕女图》中的女子虽然年龄稍大,身形略显丰满,但依然是娉婷袅娜,轻盈如柳。这些女子的身材,无疑可以用“苗条”来形容。
关于杨贵妃的体态,也有许多误解。杨贵妃虽然被文献记载为“素有肉体”,但绝没有达到今天人们所说的肥胖程度。她擅长舞蹈,肢体运动是常态,有点肌肉是很正常的。杨贵妃的惧热并非因为肥胖,而是个人体质所致。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记载表明杨贵妃因肥胖而受到宠幸,实际上,唐明皇对杨贵妃身上的肌肉并不欣赏。
关于“环肥燕瘦”的说法,源于文豪苏东坡。他将杨贵妃与赵飞燕作为肥瘦美的典型,可能源于个人审美偏好或玩笑。但将其作为历史知识的传播并不准确。实际上,唐朝人的美女标准中亦有苗条一项。文献记载唐明皇让儿子肃宗选美时,标准便是身形苗条、身材高挑、皮肤白皙。诗僧的诗句“人无贵贱,莫学鸡狗肥”也证明唐人不以肥胖为美。唐诗中“细腰”、“窈窕”等词语的使用情况,也印证了唐朝人并非以肥胖为美。
唐朝人的审美观念并非单一的以肥胖为美,而是多元化的。他们欣赏健康、丰满的体态,但并非过度肥胖。在唐朝的诗歌、画作以及历史记载中,都可以找到证明这一点的证据。对于唐朝人的审美观念,我们应该有全面、客观的认识,避免因为误解而产生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