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登基称帝后,为什么不让诸葛亮开府治事?
这里是奇闻网的小编,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一个关于历史的故事,关于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和他的智囊诸葛亮的一些趣事,欢迎大家关注。
章武元年,即公元221年,刘备登基称帝,建立了季汉(蜀汉)。他拜诸葛亮为丞相,同时还担任录尚书事,赋予他假节的权力,使他成为季汉众臣之首。令人奇怪的是,尽管刘备拜诸葛亮为丞相,却没有允许他开府治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对于刘备不让丞相诸葛武侯开府的原因,史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接下来的分析只是基于史书记载的线索进行推测,大家不妨听听。小编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虽然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是古代君臣关系的典范,但刘备作为季汉的开国之君,自然不能将大权都集中在一人手中。开府意味着赋予丞相独立的权力体系,与皇权并行,这是刘备所顾忌的。
从改丞相为司徒以来,丞相逐渐演变为荣誉官位,而朝廷实权则转移到了尚书台。在不让诸葛亮成为季汉的实际权力中心的前提下,丞相兼任录尚书事已经使诸葛亮的实权仅次于刘备。没有必要再设立一个独立于尚书台之外的“丞相府”。
刘备登基称帝时已经年过六旬。当时,与刘备同龄的历史人物大多已经去世或隐退。正因如此,刘备可能隐隐感觉到自己的在位时间不会太长,开始为继任者做准备。他很可能预见到,在刘禅继位后,诸葛亮无疑将成为首席托孤大臣和季汉的实际权力中心。既然如此,为何不在自己在位时就允许诸葛亮开府呢?刘备选择将这一权力留给刘禅,以此来加强刘禅与诸葛亮的关系。
这个故事展示了刘备的智谋和深远的考虑。他不仅考虑到自己的统治,还考虑到了继任者和国家未来的命运。也展现了诸葛亮在蜀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个故事引人入胜,让我们对历史充满了更多的好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