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退休前最后一课教学生写人字
在浙江富阳大源二小,有一位名叫王群华的老师,在历经三十七载春秋的执教生涯后,即将迎来退休的日子。而他的“最后一课”,以独特的主题和形式,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广泛的情感共鸣。
王老师的最后一课,主题是书写汉字中的“人”字。他在黑板上挥毫泼墨,写下了苍劲有力的“人”字,并指导学生用田字格规范书写。他强调每一个字都如同一个人,需要平衡与端正。而在这其中,“一撇一捺”的结构,恰恰象征着做人的道理。他借此机会教导学生们:
做人需像写字一样,一笔一划皆需用心。做人要堂堂正正,坚守正直品格,如同汉字的一笔一划都要横平竖直。学习要脚踏实地,夯实基础,就像写字需一笔一划。我们还要心怀感恩,回报家庭与社会。这样的品格与情怀,将使我们终身受益。
课堂里,孩子们被王老师的言辞深深打动。许多学生眼眶湿润,与王老师深情拥抱告别。他们纷纷表示,王老师的教导让他们更加明白做人的责任与意义。这一刻,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品德的塑造。
王群华老师的“最后一课”,不仅是一堂生动的课程,更是一场深刻的人生教育。他通过汉字的结构,将知识传授与品德教育完美结合,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媒体纷纷评价这是“最珍贵的告别礼”,展现了教师对职业的敬畏与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关怀。公众也普遍认为这一举动传递了中华文化中“字如其人”的传统智慧,引发了对教育本质的思考。
王群华老师在校期间身兼多职,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百变金刚”。他长期扎根基层教育,默默奉献。他的“最后一课”,不仅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教育事业的寄语。他用行动诠释了教师的责任与情怀,成为学生们心中的楷模和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