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王的辉煌篇章中,鳌拜,这位三代元勋,早年作为帝王的辅政大臣之一,凭借显赫的战功被封为公爵。他被誉为“满洲第一勇士”,随着岁月的流转,他逐渐掌握了权柄,晚年更是结党营私。
金庸笔下的韦小宝,虽然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他的机智与勇气在康熙帝捉拿鳌拜的故事中得到了体现。历史记载中,康熙确实采取了类似的计策来对付鳌拜。
当鳌拜以病为由不上朝时,康熙帝亲自前往慰问。来到鳌拜的床榻前,他装模作样地要下榻跪迎。御前侍卫和托却发现鳌拜的脸色露出异样。在被子下被发现了利刃的那一刻,局面一度非常紧张。少年天子康熙却急中生智,以“刀不离身乃满洲故俗”为由,轻松化解了危机。
背后的较量更为惊心动魄。从鳌拜卧榻藏刀、索额图转任侍卫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康熙帝与鳌拜的矛盾已经激化到了兵戎相见、以防不测的一级戒备状态。九个月前,户部尚书王弘祚因失察书吏造印盗银案被免职,如今却成为康熙帝清算鳌拜的兵部掌控者。王弘祚是康熙帝极度信任的重臣,而这场行动的关键是双保险:左侍郎署武英殿事黄锡衮筹划逮捕鳌拜,王弘祚则是这一行动的前敌指挥员。
随着苏克萨哈被杀,索尼逝世后,遏必隆坐观。鳌拜已经成为唯一的摄政者,他的党羽遍布朝廷内外。少年天子康熙不甘心沦为傀儡。为了捉拿鳌拜,康熙帝精心策划了一场行动。他挑选了一批亲贵子弟在宫内练习布库为戏作为障眼法来麻痹鳌拜。当鳌拜以为皇帝沉迷于嬉乐时,康熙帝迅速安排忠于自己的人接掌吏部、户部和兵部,最终以突袭战一举捉拿了鳌拜。这场斗争虽无韦小宝般的传奇人物存在,但却有许多像韦小宝一样的忠臣帮助康熙帝完成了这一伟业。这些忠臣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历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