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身之谜:乾隆为何不随父亲雍正葬在西陵?

考古学 2025-04-04 00:35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在登极之际,我曾渴望追随父亲的脚步,在西陵选择一处陵寝之地,以尽孝道,同时也遵循子随父葬的“昭穆”传统。西陵的风景吸引了我,我在那里选好了一块地方。我后来意识到,如果我独自选择了西陵,后世子孙可能会纷纷效仿,眷恋父子之情,都前往西陵安葬。这样一来,东陵将会变得冷清,只剩下孝陵和景陵,园寝也会变得荒芜。为了兼顾二陵,我在东陵的胜水峪找到了万年吉地。乾隆七年,我派人勘察地势并绘制了图纸,于乾隆八年二月初十正式破土动工兴建。

关于这一决策,我在乾隆六十一年以太上皇的身份发表了谕旨。我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当我继承皇位时,原本打算在泰陵附近选择万年吉地。但考虑到皇考陵寝已在西陵,我希望我的万年吉地能够靠近皇考,以便子孙后代都能近依祖父。如果子孙都效仿我而选择东陵,则会导致泰陵被疏远。我规定嗣皇帝应在西陵界内选择万年吉地,而我的孙子辈则应在东陵界内建造。这样既能保证东西两陵的均衡,又能避免子孙随意选择陵址。

我提出的“兆葬之制”旨在确保东西两陵都能得到尊重和维护,避免像父亲雍正那样随意选择陵址。我命令“不必于他处另为选择”,以免干扰民田产。这是我为子孙后代制定的万世良法,希望他们恪守我的旨意,维护家族的根源和福祉。

尽管我制定了这些规定,后来的皇帝们并没有严格遵循“兆葬之制”。嘉庆之子虽应葬在东陵,但后因地宫浸水而移往西陵,整个次序都被打乱了。实际上,每个皇帝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陵址的。有些皇帝甚至违背规定,把本该葬在西陵的陵墓硬是葬在东陵,不随祖制而随父制,这暴露了皇室内部的矛盾。我的努力虽然为后世留下了一定的指导,但终究无法完全约束后来者的决定。

上一篇:南北朝最窝囊的皇帝,元善见悲催的一生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