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遇刺后,为何不传位给其子孙绍
考古学 2025-03-30 04:19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在丹徒的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遭遇许贡三门客的致命伏击,最终命丧黄泉,那时的他年仅二十五岁。风华正茂的他为何没有选择自己的儿子孙绍继承大业,而是选择了他的弟弟孙权呢?这其中包含了诸多的考量与决断。
孙策的儿子孙绍在孙策遇刺时年纪尚幼,无法担当起东吴的重任。孙策深知,年幼的继承人无法稳固朝廷,可能会给东吴带来动荡。对于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政权来说,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孙策必须要在兄弟之间寻找最合适的继承人。
在众多兄弟中,孙翊与孙策性格相似,勇猛善战,但却有着刻薄暴躁的一面。这种性格容易引发冲突,甚至招致灾难。孙策深知自己身上的悲剧可能会再次重演。而孙权则不同,他虽然战斗力并不突出,但却有着沉稳的性格。这种性格在大局观、决策力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孙策临终前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这既是对孙权的期待,也是对江东士族的安抚。孙策知道江东士族的力量不容小觑,他选择孙权作为继承人也是为了稳固江东士族的势力。托孤之言更像是一种策略,让江东士族对孙权产生信任和支持。事实证明,孙策的选择是正确的。孙权在继位后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让东吴从一个六郡之地发展为拥有三州的强大帝国。他善于培养人才,稳固江东士族集团;对外则与曹操形成友好关系,巧妙地在曹刘之间取得平衡。但孙权对孙策的后代却心存刻薄提防之心。孙策一脉的后代命运多舛,他的女儿被迫成为政治交易的牺牲品,而孙辈更是遭到吴后主的残忍杀戮。历史总是充满了曲折与无奈啊!
上一篇:田恒为何能够顺利弑君篡位呢?齐国大臣没人反对吗?
下一篇:没有了
考古中国
- 孙策遇刺后,为何不传位给其子孙绍
- 田恒为何能够顺利弑君篡位呢?齐国大臣没人反
- 战国七雄,楚国地域大,齐国最富裕,为何偏偏是秦
- 光绪头发上含有正常人三千倍的砷 确为砒霜中毒
- 明朝著名学者,杨士奇是一个怎样的人?
- 袁天罡曾提出称骨算命的方法,据说是比较灵验
- 康熙晚年为何会出现九子夺嫡 难道做一个不愁吃
- 李自成兵败之后 手下两大谋士牛金星和宋献策去
- 此次战役把日本打服了三百年,也为王朝衰弱埋
- 虞姬和刘邦到底是什么关系 刘邦真的碰过虞姬吗
- 草木皆兵出自哪场战争 苻坚淝水之战葬送国家
- 洛基和奥丁是怎么成为义兄弟的?血盟仪式是怎
- 杀了自己的母亲,只为坐上皇位
- 清朝最惨皇后,死后被搜肠刮肚慈禧为什么要对
- 作为公认的三国第一猛将的吕布 他的实力究竟有
- 崇祯皇帝一生做错的几件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