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的性格如何?为什么没能做上丞相?
考古学 2025-03-30 03:51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张昭为何未能成为孙吴丞相
张昭加入孙吴集团的初衷,是为了保卫江东,维护汉室疆土,而非助孙权称霸。他的投降主张,虽有助于国家统一,但在关键时期的一再妥协,似乎更带有畏惧强权的色彩。他的心态与曹操的首席谋臣相似,但相较于荀彧对汉室正统的忠诚,张昭的立场则显得不那么光明正大。
赤壁大战后,张昭在孙权的决策层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二十多年后孙权登基时,依然对张昭当年的投降主张心存芥蒂。曹魏和蜀汉曾设有丞相一职,但孙吴的丞相职位则更为常规,历代丞相多为德高望重者担任。
张昭作为孙吴文臣元老,德望、品行都堪称楷模,理应是最合适的丞相人选。孙权在选择丞相时,却选择了名不见经传的孙邵,而后又选择了江东大族的代表。张昭的性格刚正严厉,易起冲突,这或许是孙权不用他的一个原因。
除了性格因素,孙权不用张昭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孙吴据有江东已经三十年,需要依靠江东本土大族治理国家。张昭虽是老臣,但他在某些决策上的固执和直接挑战君权的做法,可能让孙权感到不适。而顾雍担任丞相,标志着孙吴政权与江东大族的融合加深,达到和谐一致的高峰。
张昭的忠诚与刚直,使他经常在孙权面前毫不留情地指出其错误。在孙权称帝后,由于志满意得,他开始逐渐疏远张昭。一次,公孙渊遣使称臣,孙权轻信并欲赠宝,张昭极力反对。这次矛盾激化,张昭以七十七岁高龄称病不朝,君臣间的斗气持续了一段时间。
最终,张昭虽未能成为孙吴的丞相,但他的忠诚与坚持,仍在孙吴集团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权力与忠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和妥协,是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上一篇: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高士廉有何成就?
下一篇:没有了
考古中国
- 张昭的性格如何?为什么没能做上丞相?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高士廉有何成就?
- 诸葛亮在射杀张郃的那一刻,为什么会说自己中
- 一介清高文人高启为什么被腰斩?
- 曹操埋葬之谜:空墓134座尸身涂毒药
- 香妃究竟多漂亮能让乾隆如此宠爱
- 成吉思汗有多专一?妻子被敌人玷污生下一子后
- 马谡如果不死,蜀国的命运会不会改变?
- 历数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次
- 硕贵妃因何红杏出墙 顺治皇帝的悲情人生
- 项羽选择自刎的原因有哪些?
- 妃子被打入冷宫 为什么太监们还争先恐后的去伺
- 古代南方为什么很少能够统一天下 朱元璋又是怎
- 古时候对人贩子判决是什么样的 轻者杀头重者凌
- 如果刘备统一三国,他会如何处置汉献帝刘协呢
- 岑猛之乱:明朝中期西南地区的土司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