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辛文化:黄河下游一种原始社会较早期的文化遗址

考古学 2025-03-29 23:47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北辛文化,源自黄河下游的原始社会早期文化遗址,广泛分布在环鲁中南山地周围的多个地区,如兖州、曲阜等,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其命名历程颇为曲折,最早因江苏淮安青莲岗的界定而被命名为青莲岗文化,但考虑到其典型性,最终选择了以滕州市官桥镇北辛遗址来命名,即为我们今天所知的北辛文化。

北辛文化的代表性遗址众多,包括山东滕州北辛、兖州王因等地,以及江苏的邳县大墩子和连云港市二涧村等。经过碳14测定,其年代大约在公元前5年至前4年之间,之后发展为大汶口文化。

北辛文化的起源与薛河息息相关。这条古薛一带的母亲河孕育了北辛文化,也孕育了东方最早的农耕文明。在北辛遗址被发现之前,人们对这一历史时期的了解颇为有限。196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薛河两岸进行文物普查时,意外发现了北辛遗址。随后的两次大规模发掘,更是为我们揭示了这一历史时期的丰富面貌。

发掘出的灰坑、窖穴、墓葬等遗迹,以及各类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文物,让我们得以窥见母系氏族社会的繁盛景象。尤其是碳14测定结果的出炉,更是将这一历史时期的日期精确到了距今7300年~6300年左右,比大汶口文化早了千余年。这一发现对于历史学界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的突破。

由于北辛遗址所展现出的独特文化面貌及其代表的历史时期的重要性,它于1982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并编入国家教科书。此后,其地位不断攀升,于1992年被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再到2006年5月被国务院定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足见其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也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这一历史时期的深入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