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时,城楼上为何会安排两个书童?

考古学 2025-03-29 21:47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说到这个,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又是怎样的画面呢?

了解《三国演义》的朋友肯定都知道其中那段让人热血沸腾的经典故事——“空城计”。那是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因为错失了战略要地街亭,而面临魏将司马懿率领的15万大军围攻西城的危机。诸葛亮的身边并无大将,只有文官和一些士兵,形势看似极为不利。

当众人听到司马懿的大军即将到来的消息时,无不惊慌失措。诸葛亮却淡定自若,他命令士兵隐藏旌旗,禁止随意出入和喧哗,并打开了四个城门。这一举动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因为西城兵力薄弱,百姓众多,面对司马懿的15万大军,这无疑是一场灾难。

诸葛亮却有自己的打算。他让士兵假扮百姓,洒水扫街。自己则披上鹤氅,戴上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着琴走到城楼上,坐下来悠然抚琴。这一幕,让人瞠目结舌。

司马懿率领的大军到达城下时,看到诸葛亮安坐城楼,琴音悠扬,旁边书童捧剑、拂尘,百姓模样的人低头扫地,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司马懿生性多疑,他观察到这一切后,怀疑诸葛亮有埋伏,最终决定撤兵。

细细品味这一出“空城计”,其中有两点值得我们深思。首先是诸葛亮让士兵假扮百姓洒水扫地而非真百姓,这是因为士兵身上的肃杀气息可能让司马懿起疑。其次是诸葛亮身边的书童,他们的存在为诸葛亮的悠闲和从容提供了最好的注解。这一切都是为了告诉司马懿:看我这副祥和悠闲的样子,我像是怕你司马懿那十几万大军的人吗?

司马懿在观察了这一切后,断定诸葛亮必有埋伏,最终选择了撤退。诸葛亮的这一计谋,不仅成功保住了西城,更展现了他卓越的智谋和胆识。这一故事也让我们明白,有时候,智慧和勇气比兵力更为重要。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