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妾争权?皇帝为何要建立偏房?

考古学 2025-03-29 12:31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名分极为看重,因为名分被视为权力的合法性源泉。在封建社会的一夫多妻制时代,家庭中的权力结构便体现了名分的重要性。正室地位尊贵,享有支配侍妾的正当权力。实际上,侍妾有时凭借年轻貌美、受到丈夫的宠爱,可能在家庭中取得支配地位,突破名分上的限制。

妻妾争权的现象,在官场中也有着深刻的隐喻。类似地,帝王对国家权力的分配也呈现出一种“正室—偏房”的复式权力结构。以宰相为首的官僚系统,在名分上是国家权力的正式代理人,是“正室”。帝王常常在正式官僚系统之外,另立“偏房”,即隐权力集团,代行权力。

晚清开明官僚郭嵩焘的史论被记录在《清稗类钞》中,他提到各个历史时期的权力分配情况。这些与君主“共天下”的人物,虽然没有正式治理天下的权力,却凭借与权力中枢的特殊关系,把持权柄、操纵朝政。这些隐权力集团就像是政治中的“偏房”,虽非正室,却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关系而受宠得势。

当我们谈论“皇权专制”时,从宏观角度看,确实可以如此描述。但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自汉代以降,君主独揽朝政、独裁的局面并不常见。正如郭嵩焘所言,“虽号为君主,然权力实不足,不能不有所分寄”。这种权力分配并非贬义,如果是与宰相共治天下,反而是正常的制度性安排。

在古代,君王只是国家的主权者与象征,不必过度揽权。宰相作为首脑,具有理当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的职责,其执政大权由制度赋予,为正统所承认。如果君主绕过宰相直接发号施令,会被认为是违制的行为。像“西汉与宰相共天下”的权力分治格局,是名正言顺的,因为有正式的权力制度作为依据。

上一篇:明朝官员是怎么上朝会的?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