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训的静默:政变中的无动于衷之谜
奇闻网为您揭示这一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曹训,他是之子,之弟,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虽少,但他与其兄曹爽紧密相连的命运却引人深思。
景初二年(238),曹爽与司马懿共同受托孤辅政。曹爽随后排挤司马懿,让自己的兄弟都担任朝廷要职,形成了一个看似权力强大的政治集团。历史却在这看似繁华的景象下悄然变化。
正始十年(249),司马懿趁曹爽随魏帝前往高平陵扫墓之际,发动政变,控制了洛阳的军政大权。这场政变中,曹爽兄弟被剥夺了兵权,不久便以谋反罪被斩首,家族被夷灭。
曹训在曹爽集团中的地位不可忽视。从曹训担任的武卫将军一职,我们便能窥探出他在集团中的重要作用。武卫将军是魏文帝时期设置的职位,是掌握禁军的要职。曹爽被拜为大将军后,便任命曹训为武卫将军,可见曹爽对曹训的重视。说他是曹爽集团军事方面的核心人物也不为过。
令人费解的是,在高平陵事件中,曹训似乎并未有任何动作。尽管他担任武卫将军,名义上掌控禁军,但在政变发生时,他并未展现出应有的决断和力量。是毫无远见和危机意识,还是另有隐情?我们不得而知。
或许,我们可以推测,曹训可能并未参与到曹爽集团的决策中,他可能只是一个被推到前台的武将,没有实际的决策权力。在政变发生时,他可能想要有所行动,但受制于各种因素,最终未能如愿。
无论如何,历史已经定格,曹训的静默成为了历史之谜。他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权力的游戏背后,隐藏着太多的未知和变数,即使是身处高位的人,也可能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