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照片,关键画像上面压根不像,怎么还能抓到罪犯的?

考古学 2025-03-22 16:08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看过古装剧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现,古代人在缉捕通缉犯时,总会贴出通缉告示。令人好奇的是,那些通缉令上的照片与罪犯本人往往相去甚远,那么,古代究竟是如何依赖通缉令捉拿罪犯的呢?

身份证并非现代人的专利,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便创新地推出了“照身贴”,而后又陆续出现了度牒、商贾、路引等身份认证文件。这些证件对于古人而言至关重要,没有它们,是无法在客栈投宿的。除此之外,古代各朝代都实施了宵禁制度,夜晚街头闲逛的,除了官府人员,多半是罪犯。在古代,被通缉的人几乎无法隐藏身份,就连现代的通缉令也会注明被通缉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等关键信息。

中国古代一直沿用的保甲制度,可视为古代的居委会。由于古代人口流动不像今天这么频繁,大部分人一生都生活在同一地方。如果在某一区域出现陌生人,必然会引发他人的警觉和盘问。就算是最狡猾的盗匪,也抵挡不住众人的连续盘问,时间一长,必定露出马脚,最终落入官府的法网。

通缉令上通常都有悬赏金额,金额多少不等。俗话说“重金之下必有勇夫”,总有人在金钱的诱惑下帮助官府捉拿罪犯,这与我们现代的赏金猎人颇为相似。在身份证识别、保甲制度的监视、悬赏捕拿的三大追击策略下,古代罪犯的逃亡生涯可谓难以为继。

尽管古代没有现代高科技的缉捕手段,但他们依靠严密的制度、人民的警觉和悬赏的激励,依然能够有效地捉拿罪犯。这种结合人情世情的传统方式,在古代社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为现代社会的治安维护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