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长平一战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兵,为什么不趁势灭掉赵国-

考古学 2025-03-22 15:42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长平之战后,白起意图乘胜追击,一举灭掉赵国。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制约下,这一壮志未能实现。让我们深入了解其中的内外因素。

内部因素方面,长平之战胜利后,白起计划围攻邯郸。苏代利用对秦国高层的影响,成功地动摇了范雎的决策。他强调了继续进攻赵国的潜在风险,包括可能的民众反抗和内部权力斗争的加剧。范雎权衡利弊后,选择了接受赵国割地求和的方案,这让白起与范雎之间产生了裂痕。此后,由于将相不和,白起再也无法在战场上发挥他的才能。

外部因素亦不可忽视。为了打赢长平之战,秦国几乎耗尽了其全部的国力。胜利背后,秦国的损失同样巨大,粮草消耗巨大,国力无法支撑继续灭赵。秦军的士气低落,战线过长导致补给困难。新占领的地区民心不稳,随时可能爆发叛乱。其他诸侯国也在蠢蠢欲动,对秦国的侧翼构成威胁。尽管秦国接受了赵国的割地求和,但赵国内部的分歧导致和约最终破裂。秦昭襄王愤怒之下,再次举全国之力攻赵,但最终未能借助长平之战的胜利势头,秦军已疲惫不堪,无法扭转战局。

白起对于攻赵的犹豫和拒绝,也直接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他明白,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继续进攻赵国并非明智之举。他的决策被误解为抗命,最终招致了昭襄王的赐死。

长平之战后,白起灭赵的计划未能实现,既是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也是个人决策与权力斗争的必然结果。这一历史事件,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白起的悲剧,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上一篇:拿破仑英文课手稿真迹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