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抗战后开始研制原子弹为何半途而废

考古学 2025-03-07 10:13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在1946年的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收到一份密报,透露了日本在侵华期间曾秘密派遣技术团队到张家口采集原子放射性材料。在投诚后,该研发小组的部分成员被中国逮捕,其余人员藏匿于北平。李宗仁迅速将这一重要情报汇总,并通过密电向蒋介石报告。

蒋介石的疑虑促使他特别指令军队委员会观察统计局代局长戴笠深入调查此事。不久,戴笠证实了李宗仁的情报属实。与此第十第一次世界大战区司令部顾问长吕文贞也发来密电,透露了一个名叫石原茂光的日本人,声称日本在中国收集了近五公斤的材料,并储存在日军华北野战军的武器库中。石原茂光还宣称,利用这些材料足以尝试制造一种威力强大的原枪弹。

接连的情报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兴趣。实际上,在李宗仁报告之前,蒋介石已经开始考虑中国自行研制原枪弹的可能性,并指派军工署副署长俞大维负责执行这一秘密计划。蒋介石甚至在重庆召见了东北大学物理系教授吴大猷,拨款十万元法币并专门提供场地,全力支持原枪弹的研究。

吴大猷提醒蒋介石,人才是研发原枪弹的关键。于是,蒋介石利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作为人才培养经费,派遣包括杨振宁、李政道等年轻物理学家赴美国深造。

随后,一个以研制原枪弹为核心的特殊单位——“原子能研究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军队委员会改组为国防部后建立的第一个国防科技研究单位。随着国际局势的紧张和内战爆发,军费紧张,“原子能研究委员会”只能维持表面上的运作,实际上研究团队不再扩大,甚至面临缩减的危机。

最终,由于内战军费压力巨大,蒋介石不得不忍痛放弃原枪弹研制项目,“原子能研究委员会”被撤销。在大陆时期,蒋介石领导的的原枪弹研制任务被迫中途夭折。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