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懿的无奈之举为何这么说

考古学 2025-03-05 12:13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司马懿被许多人视为乱臣贼子,他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握了曹魏的军权和政权。深入探究其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会发现这是他不得已而为之。

唐太宗李世民曾对司马懿评价道:“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无殉生之报。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这段话深刻揭示了司马懿被贴上“谋朝篡位”标签的缘由。

细读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事情并非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他在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已经年过七十。对于一个身处三国时代的人来说,他已经是一个老寿星。他早已享受了人臣的极致荣华,身为太尉,位极人臣。为何他要在生命的暮年选择造反呢?

实际上,司马懿发起高平陵之变,是出于情非得已的无奈之举。当时魏国的局势已经岌岌可危,他必须出手挽救。他的目标并非皇帝或皇权,而是意图铲除大将军曹爽的势力。

曹爽是魏国皇室宗亲,与魏明帝曹叡关系紧密。曹爽对权力有着无尽的贪婪,他上台后提拔心腹,打击异己,意图成为独揽大权的人。他不仅在朝中排除异己,还削弱并打压郭皇后和司马懿,甚至将郭皇后软禁。

曹爽的有野心无能力使得魏国皇权旁落,他对蜀国和吴国的军事行动也造成了惨重的损失,使得魏国军队实力严重受损。如果任由曹爽继续胡为,不仅少帝将沦为傀儡,更可能毁掉魏国几代皇帝的基业。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被迫出手,发动高平陵之变,铲除了曹爽势力,使得魏国得以转危为安。但令人叹息的是,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上台后,同样成为了像曹爽一样的权臣。这段历史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权力斗争和无奈的选择,让我们不禁深思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微妙。

上一篇:刘邦为什么会那么看重周勃 原因是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