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补之最凄凉的一首词 临江仙信州作

考古学 2025-03-04 12:25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探秘晁补之的《临江仙·信州作》:一首描绘谪居生活的词作

晁补之,一位在信州谪居的诗人,用他那独特的笔触创作了《临江仙·信州作》。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词作世界,感受那份深深的情感。

临江仙·信州作

诗人晁补之,被贬至这江边小城,无屋可买,只得与残存的僧侣相依为命。他们在松间的药臼旁捣药,在竹林中晾晒衣裳,体验着生活的艰辛。每当行至水源穷尽处,坐看白云涌起,心境也随之变化。

在这寂寞的时刻,一只幽禽(杜鹃)忽然降临,似乎在耳边诉说着什么。是命运的捉弄?是生活的苦难?随着月影西斜,它的悲啼声愈发凄切。这青山虽好,却不如归去。那份乡愁,那份无奈,都融入了这深深的词意之中。

赏析:

这首词展现了谪居异乡的苦闷和厌弃官场、憧憬故里的情感。词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深意。从“谪宦江城无屋买”的凄凉,到“松间药臼竹间衣”的宁静,再到“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的闲适,情感层层递进。

下片则通过“幽禽”的悲啼,传达出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那“月斜西院愈声悲”的描写,更是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苍凉和孤独。“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的结尾,既是对故乡的思念,也是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整首词意境凄清幽冷,情感深沉。晁补之巧妙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以及前人成句,使得词作更加生动感人。无论是那松间捣药的画面,还是那幽禽悲啼的情境,都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波澜和情感的深度。

晁补之的《临江仙·信州作》是一首描绘谪居生活的词作,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文体,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厌倦和乡愁。让我们一同感受这份深深的情感,走进晁补之的词作世界。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