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顾命大臣”为何下场都很惨-

考古学 2025-01-05 17:04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在历史的深邃长河中,“顾命大臣”的身影若隐若现,如同一位独特的角色,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角色。自秦朝的赵高起,这个词汇就融入了我们的历史记忆之中。顾命大臣中的“顾命”,承载着“临终遗命”的深沉含义。在老皇帝告别尘世之际,他们会挑选一批德才兼备、经验丰富且稳重的大臣,在皇权更迭之际辅佐新皇。这可以追溯到《尚书·周书》中的记载:“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这些顾命大臣的地位显赫,他们手中的权利犹如重锤,有时甚至让皇权亦需俯首听命。

这并非一份轻松的任务,相反,这是一个充满生死考验的职业。纵观历史长河,那些托付幼主的皇帝,一旦掌握大权,往往会摆脱这些大臣的控制,甚至将之比肩杀戮。徐羡之、谢晦、傅亮等人在南朝便是典型的顾命大臣。他们在宋武帝刘裕临终时,被托付辅佐幼主刘义符。刘义符年少轻狂,既无治国的才能也无心于此,徐羡之等人无奈废之,甚至诛之,而后立宋武帝第三子刘义隆为新帝,即历史上的宋文帝。

宋文帝掌权不到一年,便对这些顾命大臣下手。徐羡之、谢晦、傅亮等人权势滔天,为何还要废掉荒唐的刘义符,重立刘义隆为帝呢?为何宋文帝要铲除这些曾助他登上帝位的大臣呢?这其中的原因深究历史可知。

宋少帝是宋武帝刘裕的嫡长子,从小受尽宠爱。刘裕驾崩后,17岁的少帝继位,在大臣们的辅佐下治理国家。这位少帝极度贪玩,整日与后宫嫔妃嬉戏,无心于国家大事。在老皇帝在世时,他还略有收敛,老皇帝过世后,他的行为更加放纵。顾命大臣们看到少帝如此荒唐,担忧国家未来,于是决定出手废帝。他们联手行动,直接将少帝废为营阳王。而后,宋少帝刘义符更是被人处死,这些顾命大臣可以说是辜负了先帝的托付。

徐羡之、谢晦、傅亮等人的举动,并非出于私权之欲,而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的福祉。他们选择成年的刘义隆作为新皇帝,次年便归还朝政大权,可见他们并无夺权之心。他们希望新皇帝能为百姓谋福利,让国家长治久安。他们的地位与权力,已然让皇权感到威胁。

这便是顾命大臣的最大困境——无论他们如何行事,都会犯错。拥有最大权力的也承担着最大的风险。当年,博亮亲自赴江陵接回刘义隆时,刘义隆内心充满了疑惑和悲伤。他对自己的兄长被废被杀一直心存疑问。虽然这些大臣推他上皇位,但他知道他们的权力足以让他也面临危险。宋文帝对这些顾命大臣的铲除,既是为了给兄长报仇解恨,也是为了树立皇权的威严。任何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存在都必须被清除。

顾命大臣的命运早已注定。在归政的第二年,宋文帝展开了一系列铲除后患的决策。他下诏列举徐羡之、谢晦、傅亮等人的罪名并依法追究责任。博亮在兄长坟前被杀;徐羡之虽然逃脱但最终还是自我了断;谢晦虽在外也难逃追杀令,最终惨败告终!这些顾命大臣在权力的游戏中始终未能逃脱命运的捉弄。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