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文光为什么会投笔从戎?还差点活捉刘铭传
在遥远的东汉时期,班超放下笔杆投身军旅,凭借个人才智经略西域,成为历史的传奇。而在太平天国波澜壮阔的篇章中,也有一位如同班超般的英勇人物——遵王赖文光。
赖文光,这位洪秀全正妻的堂弟,出身于书香门第,早年从事文职工作,掌管文案。随着太平天国内战的爆发,他毅然决然地放下笔杆,投身军旅,走上战场。他的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出于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赖文光转战多地,从江北到安徽、湖北,他参与了摧毁“江南大营”之战、安庆保卫战等重大战役,屡立战功。随着天京的陷落,太平天国形势急转直下。赖文光虽然拥有20余万大军,但大势已去,军心不稳。面对清军的重围,他在湖北作战收获不多。他并未放弃,而是与张宗禹、任化邦等结成战略同盟,共同抗击清军。
针对北方多平原的地形特点,赖文光决定改组“捻军”,易步为骑,以增强部队的机动能力。他与任化邦联合后,开始转战北方各地,纵横中原。在与八旗名将僧格林沁的角逐中,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在山东曹县设伏,将僧格林沁引入伏击圈,取得了重大胜利。
此后,清朝将剿灭“捻军”的重任交给曾国藩领导的“湘系集团”。面对曾国藩的“河防计划”,赖文光并未硬碰硬,而是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在许州集合部队,突然袭击开封南面芦花岗,击败河南巡抚李鹤年部豫军,进入山东境内。
眼看防线被突破,曾国藩失望之下离职,李鸿章接手继续围剿“捻军”。赖文光并未被吓倒,他与任化邦再次设伏,多次击败淮军,使李鸿章深感压力。
赖文光的故事并非简单的战争叙事,而是关于勇气、智慧与坚韧的传奇。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放下笔杆,投身军旅,为国家的生存与民族的尊严而战。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英雄气概和不屈精神。
如今,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仅要铭记赖文光的英勇事迹,更要铭记他背后的信仰、责任和使命。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要有为国家、为民族奉献的精神,勇往直前,不畏艰难。赖文光在此关键时机,出动主力军队围攻刘铭传,将其团团包围。眼见大势已去,刘铭传果断脱下官服,准备束手就擒。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悍将鲍超率领八千余人的“霆军”突然杀出,打破了战局,迫使赖文光分兵抵抗,使淮军转败为胜,刘铭传得以逃过一劫。
尹隆河之战后,赖文光与任化邦带领的“捻军”转战山东,冲破胶莱河防线,进入运河以东地区,声势再次壮大。长年累月的转战以及没有固定的基地,使得“捻军”始终无法形成强大的气候。赖文光深感忧虑,他明白独立难持久,孤立难以长久维持。
1867年11月,赖文光在江苏潍县遭遇刘铭传的连败三次,部队损失惨重。面对困境,赖文光并未放弃,他于1868年1月带领“捻军”反击至扬州瓦窑堡。敌众我寡的形势下,赖文光虽英勇奋战却终告受伤被俘。
被俘后,清军劝他投降。赖文光坚决拒绝,他宁愿以死报国,保全自己的忠诚。他的回应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文天祥的敬仰。最终,赖文光被凌迟处死,以身殉国。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