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画家徐扬笔下的人们过端午节
《端阳故事图》是清代宫廷画家徐扬的杰作,这部图册共八开,每一开都独立描绘端阳节的一项活动,展现了各地的风俗。图册中的画作严谨精妙,人物造型生动,线条简洁流畅,色彩柔和典雅,体现了院体画的写实精神和乾隆时期宫廷绘画的工整清丽的特性。
第一开,《射粉团》。射粉团游戏在唐代极为盛行,画中描绘了五个宫娥玩射粉团游戏的情景,氛围宁静又充满生机。徐扬在布局上巧妙运用三角平衡,人和香几、树的搭配恰到好处。香几作为室内焚香的小几,不仅古代备受青睐,现代也常与雅致盆栽搭配。至于游戏结果如何,留待读者自行解读。
第二开,《赐枭羹》。在汉代,因枭被视为恶鸟,皇帝会命属国献上枭制成羹品赐给百官。画面描绘了两个官员接受枭羹的情景,画面简洁,展现了古代绘画的单纯与质朴。
第三开,《采药草》。五月五日中午,人们会进山采药草以驱邪治病。这幅画以工笔设色描绘进山采药的情景,山色青绿,人物动态生动,展现了采药人的专注与喜悦。
第四开,《养鸲鹆》。画面描绘了一个女子和幼童在讨论如何养鸲鹆鸟的场景。鸲鹆俗称八哥,新羽时去舌尖,长大后善于模仿人声和其他鸟鸣。“不弃、不养”是饲养宠物的准则,值得人们深思。
这部《端阳故事图》不仅展示了端阳节的习俗,也展现了清代宫廷绘画的独特魅力。通过这部图册,我们可以一窥古代生活的风貌,感受那份纯真与喜悦。《悬艾人》第五开
题画:荆楚风俗,端午之际,以艾为人形悬于门户之上,用以祛疫避邪。
端午,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节日,不仅仅是庆祝丰收的时节,更是一个驱病避疫、清洁卫生的日子。此刻的荆楚大地,家家户户都在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酒。炎炎夏日里,这股驱除毒气的风俗比过年的大扫除还要彻底。艾草的浓烈味道能驱除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而菖蒲同样具有辟邪免疫的神奇功效。自汉代以来,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插上艾草以应节景。本画描绘的是两位妇女在家门口谈话的场景,她们谈的是门上悬艾人的习俗。画面中的家门和围墙结构清晰,墙内的杨柳、墙外的花儿和门柱上的艾草都显得生机勃勃。两位女士谈兴正浓,手舞足蹈,气氛热烈。画面以清新明朗、温文淡雅的风格,让人一看就心旷神怡。
《系彩丝》第六开
题画:以五色丝系臂,名为长命缕,寓意祈福消灾。
端午节时,手臂上系着的五彩丝线或绒线,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祝福。这幅画展现的是年幼者为年长者系上五彩丝,传递着天伦之乐。画面中,小小的彩丝蕴含着深深的祝福和期待,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温馨和喜悦。
《裹角黍》第七开
题画:以菰叶包裹粘米制成角黍,寓意阴阳包裹,时令赞美。
这幅画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一个富裕人家的小后院兼厨房。画面中的人们正在忙着包粽子,有人洗粽叶,有人调理食材,分工合作,展现出了古人的智慧和效率。特别是屋子的构造,功能齐全,再加上水井、梧桐、棕榄树等元素的融入,使得这端午小厨房变得美丽动人。画中还有大人带着小孩一起包粽子,展现了家庭教育的温暖和放松氛围。
《观竞渡》第八开
题画:众人临水观看龙舟竞渡,称为龙舟胜会。
为了观看龙舟竞渡,人们呼朋引伴,老少咸集。画面中的一行人站在岸边杨柳树旁,专注地观看着远方的龙舟。不远处,一艘龙舟正在奋力向前挺进,操桨手们动作齐一。这另类的赛程安排让人们感受到了节日的热闹和喜悦。岸边的一排人马形态各异,有的拿蒲扇,有的执折扇,小孩左手拿着像现代的划板一样的东西,年纪大一点的撑着拐杖,唯一的僧人背向河面,正在跟旁边的妇女宣讲什么。众人身边的杨柳叶子在微风中摇曳,仿佛也加入了观竞渡的行列。随着龙舟的划过,热闹的竞赛即将结束,但人们对美好节日的记忆将永远留存心中。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