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有哪些经历呢?他为什么要弃笔从戎?

考古学 2024-12-21 18:38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班超(公元32年-公元102年),字仲升,出身于扶风安陵(现今陕西咸阳),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将领和外交家。他是开拓和维系汉代与西域关系的关键人物。

班超出生在一个文士家庭,他是史学家班彪之子,也是《汉书》的编撰者班固之弟,三人被誉为“三班”。班超并没有选择文学之路,他毅然决然地投笔从戎,投身于为汉朝稳固边疆的壮丽事业中,成为了一名威名赫赫的东汉名将。

在班固因班彪离世回家服丧期间,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了《续史记》手稿,于是继续写作。班固却因被人诬告私修国史而被抓去洛阳等候问罪。得知大哥的遭遇后,班超立刻上书辩解,成功地为班固洗脱了罪名,并得到了汉明帝的赏识。明帝得知班超在洛阳官府抄书的艰辛生活后,给予了班家生活津贴。

班超不仅是“投笔从戎”这一成语的源头,更是历代投笔从戎者的榜样和祖师。他年少时怀揣远大志向,为人孝顺严谨,口才出众。因家庭贫困,班超曾为官抄书赚取微薄薪水。他心中却有着立功异域的壮志。在一次抄写书籍时,他投笔感叹:“大丈夫应该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得封侯,怎能长久地从事笔砚工作呢?”在面对他人的嘲笑时,他坚定地说:“小子怎知壮士之志!”

汉明帝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后来又被免职。他的才智与勇气并未因此埋没。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班超随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他被任命为假司马,攻打伊吾(位于现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一带)。在蒲类海大胜敌军后,班超得到了窦固的赏识并被派遣出使西域。

班超的智慧与勇气在西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首次前往鄯善国(今新疆东南部),便面临着与匈奴使者的竞争。当国王态度突然冷淡时,班超意识到必须有行动。他设计确认了匈奴使者的到来,与同伴们商议:“我们身处远方,欲立大功;而匈奴使者仅至数日,国王已对我们冷淡。若将我们交予匈奴,将难以存活。”他坚定地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今夜我们唯有火攻。”当夜,班超带领手下在匈奴使者帐中放火鸣鼓,亲手格杀三人,其余百余人均被烧死。次日,他将匈奴使者首级展示给鄯善王,震撼其国人,鄯善国遂归顺汉室。这一事件为班超留下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千古名句。皇帝和窦固对班超的智勇非常欣赏,要为他增兵,却被班超拒绝。

之后,班超威震西域,从鄯善前往于阗国。他仅凭少数手下,便推翻龟兹国在疏勒国所立的傀儡政权,重立亲汉政权。即使面对焉耆和龟兹的进攻,他也成功平定叛乱。建初三年(公元78年),他率疏勒等国攻破姑墨石城,意图趁机平定西域。建初八年,得到章帝的支持后,他联合乌孙进攻龟兹。尽管有人质疑和诋毁他,但章帝始终信任班超。最终班超成功打通了南方的通道,实现了他的伟大功绩。班超,这位西域的征服者,在岁月的长河中驰骋疆场,以铁腕与智慧书写了一段传奇。

历经数载,班超先后降服了莎车、月氏、龟兹、姑墨和温宿等地,声名威震西域。永元六年,他如猛虎般扫清了焉耆、危须和尉犁的阻碍,使得西域五十余国纷纷向汉朝称臣。翌年,班超因其赫赫战功被封为定远侯。

这位英雄也有自己的乡愁。永元十二年,年华老去的班超因思念故乡,上书请求回到中原。他的信中说:“臣不求归至酒泉,但愿生入玉门关。”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为他求情。和帝被他们的真情打动,召班超回京。

永元十四年,班超回到了洛阳,拜官射声校尉。仅仅一个月后,他便因胸胁疾病离世。长子班雄继承了父亲的遗志。

班超在西域长达三十一年的统治中,不仅以武力镇抚各国,更以卓越的外交手腕联络了远方的国度。在他的治理下,塔里木盆地的统治权重回汉朝,再现汉宣帝的辉煌。后来的任尚忽视了班超留下的忠告:“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仅数年,他便撤守西域。

与此匈奴人也在暗中行动,推翻亲汉政权,与新政权结盟。这样的反复拉锯战一直持续了20年,直到班超之子班勇才将匈奴逐出西域。这段历史充满了英雄与悲壮,展现了班超家族为维护和扩大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