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至内阁首辅的马士英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大家好,我是奇闻818的小编,今天来给大家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马士英的传奇人生。请大家关注哦。
提到马士英,很多人首先会联想到戏曲《桃花扇》中的白脸奸臣。一提起他的名字,许多人就会咬牙切齿,痛骂他蒙蔽圣聪,让锦绣山河落入他人之手。
对于马士英来说,这样的评价似乎早已成为他的标签。在《明史》中,他被明确地归为《奸臣传》,并有人言之凿凿地指责他“贪鄙无远略”。
就在马士英的奸臣形象几乎被确立的时候,他却在南明的最后岁月里,带着满腔热血,两分气节,率领王师转战各地,坚持反清斗争,最终以身殉国。这一连串壮烈的事迹,几乎洗白了他之前的奸臣形象,让那些只会指责他的人在清流中感到羞愧。
那么,这位南明首辅到底是不是奸臣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士英的崛起
崇祯初年,权倾朝野的魏忠贤失势,阮大铖也因此退休。官场失意的阮大铖在南京遇到了同样郁郁不得志的马士英。两人因相似的境遇而时常交流,逐渐成为了知己好友。
当时,阮大铖想要帮助财大气粗的周延儒重返内阁首辅的位置。周延儒东山再起后,对阮大铖感激不尽。阮大铖趁此机会提出让周延儒推荐马士英为官的要求。
当时明朝战火连天,急需良将平定叛乱。周延儒趁机向崇祯推荐马士英平叛。急于解决困境的崇祯帝立刻答应了这一请求。于是马士英摇身一变成为兵部右侍郎,总督庐州、凤阳等地军务。他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成功平定叛乱,赢得了崇祯的信任和赏识。
随着大顺军打开北京城的大门,崇祯帝的自缢身亡宣告了大明的落幕。这场国难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轨迹,曾经的希望之星马士英也从此踏上了黑化之路。
二、败坏朝纲
崇祯帝驾崩后,南京的文武官员们商议再立新君。福王朱由崧作为崇祯的堂兄弟本应继承大统但受到东林复社为首的一众官员的阻挠。马士英凭借实干精神率军五万拥着福王朱由崧直奔仪真使得福王登基成为定局。随着福王的登基南明小朝廷正式建立。马士英因拥兵迎立之功被封为首辅并推荐阮大铖为官以报答当年的举荐之恩。然而阮大铖并未精忠报国反而利用马士英的势力打压政敌东林党及正直朝臣逼得史可法督师淮扬正义之士纷纷离去加剧了南明王朝的衰落。马士英与阮大铖的行为引起了严重的内部倾轧使得南明王朝越辅越衰最终导致了王朝的覆灭。马士英作为首辅不仅未能光复旧山河反而成为了南明王朝的掘墓人之一。
三、以身殉国
马士英与阮大铖在朝中挟私报复党同伐异导致朝中人才凋零唯有史可法忠诚督师扬州坚守南明王朝然而马士英却容不下史可法不仅处处掣肘他还疯狂克扣史可法的粮饷致使前线部队断粮史可法多次上书请求增援却遭到无视最终导致了左良玉忍无可忍发起东征清君侧的战斗在马士英的种种逆天操作下他最终以身殉国成为了南明王朝的悲剧英雄之一 。他的死引发了人们的同情和反思也让人们重新审视他的角色和贡献 。总的来说马士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色彩他的命运与南明王朝紧密相连他的故事将永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 。当左良玉起兵的战鼓震撼四方,马士英依然坚守他的信条:“宁死卤,无死逆”。他严厉命令史可法转移兵力以阻挡左良玉的行动,然而这一决策导致江北、淮扬的防线出现严重空虚。如同饿狼般的清军,怎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于是,八旗铁骑如猛虎下山,直扑扬州。史可法无奈,只能紧急请求朝廷派兵支援。
在这国家危在旦夕的时刻,马士英却仍把内战置于首位,对史可法的求救置若罔闻。他的冷漠与自私,导致了一代名将史可法的悲壮殉国,清军兵锋甚至直逼南京。
1645年,清军攻陷南京城,城中高门显贵、清流雅士为求自保,纷纷剃发易服,投降新朝。马士英在此刻展现了他的风骨。他辗转杭州、绍兴等地,继续挥舞反清的大旗。孤军奋战的他终因力量悬殊,英勇牺牲。
马士英的殉国,引发了对他“奸臣”身份的思考,甚至有人提出“忠奸莫辨”的疑问。回顾马士英的首辅生涯,他既没有宰相的气度,又没有胜任首辅的能力,致使弘光朝内斗不断,军队无力抵抗外敌。说他误国,确实不过分。
南明王朝的人才凋零,让人叹息。多年的党争倾轧之下,就连马士英都成了南明为数不多的“忠臣”,可见南明的人才逆淘汰现象何等严重。如此看来,南明小朝廷的最终烟消云散,也算是咎由自取了吧。
考古中国
- 官至内阁首辅的马士英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 战国古代上兵圣孙武演阵斩姬输掉了什么?
- 今年将迎124年来最早秋分是如何回事-为何今年秋
- 中国古时候饮食习惯的改变:猪肉在明朝才占据
- 先轸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在箕之战中主动牺牲
- 才子多走一步就成蠢才:杨修PK曹操的恶果
- 国学经典著作原文赏析:礼记曲礼上第一篇
- 清朝凌迟处死犯人图片,古时候最残忍的一种死刑
- 我国古代食品保健的历史渊源
- 人妖篇原文是什么?该怎么理解呢?
- 彼岸花的真正故事:彼岸花为何叫死人花?
- 光绪帝病床上粘满遗精:解读光绪皇帝的遗精病
- 白字皇帝康熙:朱批上时常出现错别字
- 文艺复古风的店名怎么取?文艺复古女装店名字
- 金庸笔下的武侠名山,细数金庸笔下道家名山
- 古镇防火刻不容缓,华夏文明物质遗产传承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