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

未解之谜 2017-04-19 13:24www.kangaizheng.com世界未解之谜

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坐落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30余年。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决定将其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明皇陵位于安徽凤阳县城西南约7公里处,为朱元璋父母的葬地,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安徽省第二条仿古国际旅游线上的重要游览点。初建时占地约2万余亩,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始建,洪武十二年(公元1369年)竣工。明皇陵虽非帝王之陵,但“宫阙殿宇、壮丽森严”,皇陵神道总长257米,石像生32对,数量之多,为历代所有帝王皇陵之冠,其艺术风格绝妙,堪称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的大型石雕艺术精品。

  明祖陵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祖父、曾祖父、高祖父的衣冠冢,也是朱元璋祖父朱初一的实际殁葬地。位于江苏盱眙县境内,淹没在淮河水下达300年之久。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建成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原有城墙3道,金水桥3座,殿、亭阁、署房、宫私宅第千间,可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黄河夺淮,明祖陵与古泗州城一起毁于洪水。1963年旱时露出水面,被江苏省文管会考察古徐国遗址的专家发现,并确认为明祖陵。

  “惊鸿一现”的明祖陵地宫墓道

  九孔宫门,上百平米的朱砂,地宫门廊甬道……

  本月中旬,盱眙明祖陵传来惊人消息今年全国范围的罕见大旱,让沉睡地下数百年的盱眙明祖陵地宫露出“冰山一角”。

  于是,一夜之间,盱眙明祖陵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明祖陵地宫里究竟有什么?”、“地宫是该开发还是该继续沉睡?”等话题,再度成为继1963年地宫被发现48年之后的热点。

  这场关于明祖陵地宫的开发与保护之争,各方专家持怎样的观点?如何让历史文物为现代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苏皖两省的3座明代陵寝景点,如何在今后开展资源互动、整合营销,推动实现“宁滁淮明文化之旅”?就此,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热议一

  财富留给后人,保护第一

  “既然是历史文物,我的观点是应该保护好、维护好、管理好,才是利用好、开发好,才是宣传好。”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副处长刘华东表示,“除了明皇陵之外,明孝陵、明祖陵都有地宫,按照当时皇家陵寝的建制和规格,里面多少都会有陪葬品。如果在技术条件有限、对文物保护的措施和技术手段不能确有保证的状况下,开发对文物本身反而不好,甚至有可能造成破坏。”

持刘华东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盱眙县旅游局局长张瑞晴也认为,作为盱眙人来说,她自己是希望尽快开发明祖陵地宫。但考虑到对文物的保护,以及开发出后的保护措施能否跟得上等问题,还是建议不做开发。“就这样留点悬念给大家,不仅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又更能增强大家对地宫的各种猜想,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

  热议二

  迅速开发,利大于弊

  安徽凤阳县旅游局局长邸金强表达了截然不同的观点。

  “今年初夏的全国罕见大旱,给了打开盱眙明祖陵地宫的一次机会。应该迅速商请专家组进驻盱眙,尽快落实开发地宫!”邸金强表示,按照中国目前现有的技术手段,比明朝更久远一点的地下文物都可以进行妥善地开发和保护,技术层面并不存在太大问题。

  邸金强还认为,南京的明孝陵、凤阳的明皇陵、盱眙的明祖陵合称为“明初三陵”,这3座皇陵也给明代后来的其他所有皇陵定下了建制标准。,在明代以前的所有帝陵、皇家陵寝,无一例外地都在地下,朱元璋在称帝之后不久下令修建的明皇陵,首度开创皇家陵寝地表有建筑的先河。

  “皇家陵寝有地宫必然有大量陪葬品,它们可以再现明初的生产、经济、文化等状况,如果能够借此机会打开地宫,可以弥补或者充实史学界对明代初期的研究成果。”邸金强说,“历史文物与旅游本身来讲应该是相融相生的。旅游有了历史文化的融入,才会增加文化含量,而历史文化的传承,则需要旅游来提供展示平台。开发历史文物,本身就是一堂最生动的历史研究和历史文化传承的教育课。”

  热议三

  整合三大明陵,捆绑营销

  采访中,多位专家表示,在南京都市圈城市联动日益紧密、抱团营销、借势发展的今天,苏皖两省的3座明代陵寝,大可整合资源,捆绑营销,既让市民对明代陵寝、明初历史有全面而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又能实现三大景区间的互动,一举多得。

  对此,明孝陵、明祖陵、明皇陵三大明陵景点负责人表示,三大明陵今后走整合营销之路是必然,也将是必须的。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