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周扬简介周扬的1937年秋
周扬的岁月轨迹
周扬的1937年秋
在那个年代,周扬夫妇与艾思奇、周立波等十二人一同来到革命的圣地延安。周扬向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汇报了上海文化界的动态。年仅三十而立的周扬因其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方面的深厚造诣和对无产阶级事业的忠诚,受到党中央的器重,受命于陕甘宁边区,负责边区的群众抗日救亡文化工作和教育工作。此后,他更是担任了由毛泽东、周恩来倡议成立的“鲁迅艺术学院”的副院长职务。从此,周扬开始了他在无产阶级革命文艺事业上的辉煌征程。在这一时期,他不仅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且在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他对鲁迅、郭沫若等文学巨匠的思想和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著作。他还积极倡导重新认识和学习鲁迅,对鲁迅的社会经验和结合中国实际学习马列主义的观点给予了高度评价。在美学方面,周扬推崇俄国著名美学家别林斯基等人的理论,尤其推崇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他的理论观点和著作在当时的美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扬的1943年春节期间
春节之际,鲁艺上演的《兄妹开荒》等新秧歌剧,展现了群众在文化上的创造力。周扬对这些作品不仅高度重视,而且满怀热情地歌颂和扶持。这些新秧歌剧是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展现了新时代的气息。周扬认为,这些作品是群众文化创造力的体现,也是贯彻毛泽东《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他对群众的这种文化创新充满了赞赏和支持。
周扬的一生都在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美学事业的发展不懈努力。他的理论观点和著作,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今天的美学研究和文艺创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周扬在革命文学界的卓越贡献与深远影响
在充满历史变革的浪潮中,周扬以其独特的文学理念与革命热情,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左翼文学运动的积极推动者,他的生涯充满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周扬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他更是革命的坚定支持者。1930年,在鲁迅与创造社、太阳社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宣告成立。周扬作为其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并推动了左翼文学运动的发展。左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周扬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左翼文学运动不仅在中国人民反封建、反、反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精神力量作用,更迅速成为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早期中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周扬在此期间的贡献不容忽视,他不仅在《摩登月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更与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人一起,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严正立场,坚决捍卫无产阶级文艺运动。
在对“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批判中,周扬以其敏锐的眼光和坚定的立场,深刻揭露了他们的虚伪性。他坚信,只有站在历史发展的最前线的阶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学的真实性。这一观点,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推动左翼文学运动,周扬还积极参与了延安的文艺工作。他亲自编写教材,邀请毛主席讲课,为延安大学鲁迅文艺学院培养了一批高级文艺干部。这些干部在解放后脱颖而出,成为各领域的佼佼者。周扬的努力和贡献,为中国的文艺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此之外,周扬还致力于编写《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一书,成为革命文艺工作者随身携带的工作“指南”。他在序言中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文艺思想,为革命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
周扬的一生都在为革命文艺事业奋斗,他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文学作品,更在于他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信仰。他的生涯,是中国革命文学史、思想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是后人学习的典范。
在回顾周扬的一生时,我们不禁为他那不懈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所感动。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革命文艺的力量和价值。正如他自己所说:“新民主主义的伟大时代也应当产生它的伟大的作品。”周扬的一生,就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他的生涯,将永远激励后人。周扬:左联时代的领航者与抗战文学的先驱
在动荡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周扬不仅接手了左联机关刊物《文学月报》,更是成为了推动文学大众化与抗战文学的中坚力量。他的生涯充满了丰富的历程和深刻的转折。
在姚蓬子主编离开后,周扬于1932年接手了左联的刊物,发表了《关于文学大众化》一文。这篇檄文凸显了他对于文学的深度见解和政治立场。由于日本的侵略,他深知新文学需要加速大众化的进程,以激发人民群众的斗志。随后的丁玲被捕事件更是使周扬走上前台,直接领导左联直至其解散。
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党的斗争策略的转变,特别是在长征途中受到《八一宣言》的鼓舞,周扬等左翼文化运动的党内领导人意识到,为了应对新形势,他们需要提出新的文学口号,以建立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于是,“国防文学”应运而生。这一口号的提出得到了全国各地文艺团体及知名人士的广泛赞同,迅速成为全国性的运动。尽管这一口号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但在鲁迅、冯雪峰、胡风等人的补充下,革命文艺界围绕这一口号展开了尖锐而持久的争论。
在周扬的引领下,左联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和宣言。最终,《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左翼文艺界在经过论争后统一了思想和认识。这不仅加强了文艺界的团结,也为抗战文艺运动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抗战文学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在这一时期,周扬的理论阐述和文学创作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他深入工农兵群众之中,积极倡导文学创作服务于现实斗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成立更是将抗战文学推向了新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周扬的理论著作如《抗战时期的文学》等,为特殊时期的革命文学创作指明了方向。
周扬作为左联时代的领航者和抗战文学的先驱,他的生涯充满了辉煌和转折。他的思想和创作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