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端午节作文优秀范文

奇闻趣事 2022-09-17 17:59www.kangaizheng.com童年趣事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怎么写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可以描写端午节看到了什么景象,第二个就是可以描写和谁一起过的端午节,然后发生了哪些趣事,第三个可以描写过端午节期间的收获。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端午节吃粽子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听到这首童谣,一定会想到端午节.一年中有我喜欢的热热闹闹春节,喜欢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但我还是最喜欢粽子飘香的端午节。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等,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喝雄黄酒等。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一早,我刚睁开眼,就看到妈妈在门外忙上忙下的。出去一看,原来妈妈在插艾草,餐桌上还摆着用艾草煮成的鸡蛋和几个香喷喷的粽子。这时,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节。看着煮的绿绿的鸡蛋和香喷喷的粽子,口水都垂涎三尺了呢。几分钟,两个鸡蛋和一个粽子就没影儿了。

  在我的家里头,每个人都会包粽子。妈妈告诉我烨,长大了,要学会包粽子哩!来,我来教你包饺子。我一听到这个好消息,一蹦三尺高。要先去市场买包粽子的材料。我便穿好衣服上市场了。去市场买粽叶、五花肉、糯米,绳子。妈妈先把糯米、五花肉,绳子洗干净,然后把五花肉切成小块,再把粽叶和绳子煮一煮,这样才能使粽叶和绳子变成柔软更好包,糯米不容易掉出来。

  先把长长的粽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妈妈对我说。我想想,这不是很简单吗?便开始动手了。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妈妈亲切地对我说。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可是还是做不好。没办法,妈妈无奈的摇了摇头,走过来手把手的叫我,一个还算像样的粽子在我手上诞生了。

  我终于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啦!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耶,我终于会包粽子啦!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五月五,是端阳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今天又到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我一边朗诵者这首儿歌,一边坐在爸爸的车上回老家去。

  车刚停下,我朝窗外看去,家家门上都插着五端,过路行人都佩戴者五颜六色的香囊。

  吃完午饭,爸爸、妈妈和奶奶带着我去公园的湖边看赛龙舟,看了一会儿,妈妈问我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吗?我知道,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我话音刚落,爸爸又接力赛似的抢着问那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要把粽子投进汨罗江呢?这也难不倒我,把粽子投进汨罗江,是要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我得意地笑了。真聪明!奶奶也笑了,我的问题包你不知道。什么问题?我才不信呢!我很不服气地嚷道。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五黄中有哪些东西?有黄瓜我想了好长时间才想出了一个。不知道?我告诉你吧!五黄有黄鱼、黄瓜、咸鸭蛋的黄、黄豆瓣的粽子以及雄黄酒。哦,我知道了。我用佩服的目光看看奶奶,奶奶知道的真多,是个大百科哦。

  看完了龙舟竞渡,我到奶奶家吃了个晚饭。有乘着爸爸的车子了,路上,我不禁又背起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我爱家乡的端午节

  又一个端午节来临了。每当想到端午节,我就会想起那位值得让人纪念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的一生是坎坷的,他把自己心中的爱国主义写成了一首又一首诗,直到后来国家灭亡,他也不屈服,身背年幼的皇帝,为国投江自杀。这感人事迹感动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他们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建立了这个节日端午节。

  在端午节里,人们要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戴香囊。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妈妈教过我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我的家乡建湖,这里的人们也都这样。端午节前夕,就包好了粽子,插好了艾叶,戴好了香囊。洒黄酒,驱害虫,把房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喜气洋洋地迎来端午节。

  端午节时,我最爱戴香囊。那香囊的香气可香啦!让人闻着心旷神怡。我也爱吃粽子,特别是那甜丝丝的蜜枣粽子,又香又白、又嫩又甜的粽子让人吃了赞不绝口。

  知识渊博的爸爸对我说,端午也叫端阳、重五划龙舟当时是为了打捞屈原的尸体;而往江里投粽子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我听了,才明白为什么要赛龙舟、投粽子了。

  我爱家乡的粽子,爱家乡的香囊,更爱家乡的端午节。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