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为什么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湿地,顾名思义,就是富含水分、湿润的地方。广义的湿地,包括沼泽、湿原、滩涂、泥炭地等水域地带,包括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不论是天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的、静止的或流动的、淡水的或咸水的水体。按照这个定义,全世界湿地的总面积为855.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
科学家为了便于研究,给湿地下了更为精确的定义,即狭义的湿地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其中,沼泽是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湿地。
湿地的总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为地球20%的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湿地上生活着种类丰富、数量繁多的野生动植物,一些湿地还是地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最重要的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调节水分平衡。有人把湿地比喻为“天然海绵”,当洪水来临时,湿地可以容纳大量水分——湿地表面被水淹没,底层土壤也充分吸水;到了干旱的时候,湿地保存的水分会流出,成为水源,补给周边河流和地下水。有了湿地,就像给周边区域上了一份水分调节的安全保险,让这些地方抵抗洪水和干旱的能力都大大增强。
湿地还能通过水分循环来改善局部气候。现代工业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影响全球气候。湿地丰富的水分条件适宜植物生长,所以大部分湿地都有茂盛的植物。湿地植物能大量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当这些植物死亡以后,残体会交织在一起,在湿地上形成疏松的草根层,碳元素就以固态形式保存下来。
除了水分直接蒸发,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促进水分循环,把湿地里的水分化为气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大气中。空气中的水分多了,湿度也就增加了,降水量也会发生改变。湿地就是这样通过水分循环,调节地方气候。
湿地植物能吸收有毒物质,净化水质。湿地不同于河流,这里的水流速缓慢。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被农药等污染过的农业污水进入湿地以后,因为运动速度减慢,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能逐渐沉淀下来。而一些湿地植物有非常强大的吸收有毒物质的本领,它们能转化毒素,使水重新变得洁净,有效地净化水质。
人体中的肾脏起到调节身体水分循环、排泄新陈代谢废物的作用,湿地对于地球的意义与此相似,所以湿地被叫作“地球之肾”。
趣事百科
- 秦海璐结过多少次婚 秦海璐有几次婚姻
- 女生身高多少算矮 女生身高多少以下算矮
- 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世界上第一架地动仪是谁发明
- 大兴安岭巨蛇事件 大兴安岭巨蛇事件真相
- 黄晓明宣布恋情 黄晓明公布新恋情
- 红色高跟鞋吉他谱 红色高跟鞋吉他谱G调弹唱
- 爱上黑社会老大:爱上黑社会老大的电影
- 安娜贝尔原型事件 安娜贝尔原型长什么样
- 李谷一的身高是多少 歌唱家李谷一身高多少厘米
- 霍思燕和江一燕什么关系 江一燕和霍思燕哪个更
- 三星堆为什么不敢研究了 三星堆为什么不敢挖掘
- 朱秀华事件:朱秀华事件骗局
- 方琼现任老公是谁 方琼老公个人资料
- 东来东往现状:东来东往是哪里人
- 太湖冤案事件真相 太湖冤案事件真相揭秘
- 双鱼玉佩恐怖的黑白照 双鱼玉佩黑白照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