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趣事

奇闻趣事 2021-12-07 17:00www.kangaizheng.com童年趣事
转眼间已入不惑之年,不知为什么,总感觉自己还没有长大,春节趣事童年记忆中的趣事一直在脑海里萦绕,无法抹去。
上世纪80年代,小孩子的开心事情很多,过年走亲戚肯定算一个。军阀趣事常人走亲戚一般是去姥姥家,可我去的是舅舅家。因为姥爷姥姥过世时,我还没有出生,所以对于这两个称呼很陌生。我的童年虽没有享受过姥姥的宠爱,可快乐一点也没有减少。记忆中舅舅家院子很大,似乎有一亩地。住着舅舅、妗子、两个姨、俩表姐、俩表哥,那时候打工潮还没有兴起,他们全部赋闲在家,本已非常热闹,加上他们各自的朋友圈子,还有舅舅家门口几家邻居,也是舅舅的堂兄弟。印象中,舅舅家人来人往,一群一群的,每天都像过年,很是热闹。而我,虽然在外甥中居长,但在这个大家庭中年龄却最小,受宠是理所的事。
我跟着姨北地找藿香,南地剜荠菜;跟着表姐拍蜻蜓、扔沙包、跳皮筋;跟着表哥抓鱼、偷核桃、牵着狗田地里追野兔。门口的几个舅喜欢拦住我,考我认字和加减法, 几个妗子常逗我,“赶紧回老家带些粮食来,不能没有时间表的长期住下去。”我感觉舅舅家就是我的家,我在这比在家里自由自在。
虽住在舅舅家,可晚上休息都是跟着两个姨。十平方左右的房间里,除了床就是一长条形的桌子,桌子上盖着塑料桌布,印着红色牡丹。桌子上站立着一个椭圆形、手掌大的玻璃镜,还有圆铁皮盒的雪花膏、圆纸盒的脂粉、塑料袋装的洗发膏、圆柱状的滚轮油。每天早上,两个姨总要涂抹一两样东西,房间内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有一天,我突发奇想,如果把桌上所有化妆品一个不漏地涂个遍,肯定是又美又香。后来居然这样做了,至于什么模样,已没了记忆,只记得被发现后,舅舅一家人都笑弯了腰,笑岔了气。
我们住的房间隔壁是一个草棚子,里面长期存放着豆秸杆、花生秧子等烧饭的柴火。棚子顶部及周围用成捆的玉米秸杆遮挡风雨。草棚角落的一个旮旯就顺其自然的成了一个狗窝。舅舅家一直养着两条狗,一条是母狗,似乎有着惊人的生育能力,总感觉经常有狗崽出生,每次五六只不等。大人说,小狗出生三到五天的时候,必须把它的眼睛掰开,不然它可能成为一条盲犬,当时俗称“给狗掰眼儿”。掰眼第一步必须做好安保工作,将母狗调虎离山,关在门外,并且还必须反锁大门,主要是担心母狗攻击。然后小表哥带我钻进狗窝,一个个毛茸茸的狗娃儿,热乎乎的,“吭哧吭哧”地喘着粗气,两个眼睛紧紧地闭着,个别小狗的眼睛微微裂开了点缝。我们悄悄坐下,两腿伸直,轻轻地托住小狗肚子放在怀里,两手捧着小狗的头,轻轻扭转到合适位置,固定好。两个大拇指分别按住小狗的上下眼睑,平行向外用力,用力点分别在内、外眼角处,两个眼睛全部掰开也就十几秒。一会儿功夫几只小狗的眼睛全被掰开,感觉如释重负,揪掉身上沾的杂草,打开大门,呼喊母狗回窝团聚。
多次给狗掰眼让我难以忘记, 还有个稀罕事在老家没有听到过,那就是“阉鸡“。“阉鸡”是有讲究的,一般等鸡子体重达到1公斤左右时,选一二个骨骼健壮、器宇轩昂、精气神饱满的小公鸡作为预选对象。印象中,阉鸡师傅麻利地在鸡翅膀附近拔掉几撮绒毛,涂上几滴白酒,拿起手术刀划开一个3厘米左右的小口,钩出一个小东西,后来知道是鸡腰子,迅速地缝几针,整个过程不过一两分钟。小公鸡似乎没有什么痛苦,手术过程中没挣扎乱叫,松手直接一窜一蹦地跑着觅食去了。
过一段时间,被阉的鸡如果是公鸡身母鸡头,说明阉鸡基本成功。阉鸡的目的只有一个,来年像抱窝老母鸡一样抚育小鸡。能否让阉鸡成功带领小鸡还需要一些技巧和智慧。傍晚,先给阉鸡灌上几毫升白酒,如果担心它不够晕,要把它装入编织袋,手攥住口转上好几圈,或者放在竖立的架子车车轮上旋转,类似空军士兵做转椅训练。打开编织袋,凭着经验确保已头晕眼花时,取出阉鸡放进事先准备好的鸡窝内,然后小心翼翼地将买的几十个小鸡苗,一个一个的放进阉鸡的胸前或翅膀下,整个过程必须确保阉鸡浑然不知。第二天早上,阉鸡酒醒、神清气爽、母性发作、马上就“咕咕”地召唤着身边的小鸡,自豪、亢奋的心情溢于言表。
阉鸡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在带领小鸡方面比抱窝母鸡有诸多优势。比如体格大带小鸡的数量多,体力好,抗外部袭击的能力强,可带小鸡长途跋涉觅食,带小鸡的时间跨度久。阉鸡又是幸运的,可享受母鸡待遇,即便是中秋节也不用担心被宰杀。
记忆中的童年不只是充满了快乐,准确的说是洋溢着幸福和骄傲,还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那就是因为舅舅家屋后的那条柏油马路。
在柏油马路上,我亲眼看见鸣着喇叭,呼啸而过的汽车,还有那汽车过后飞扬的尘土,还可以亲自闻到让孩子们上瘾的汽油味。我家交通闭塞,很少见到汽车。老家的小伙伴们偶尔看到路边停着没有熄火“突、突”作响的手扶拖拉机时,一定是会排着队、围着圈、争相触摸那个红色露天悬空的、长得像屁股模样、冬天摸上去冰凉的驾驶座。非常享受那有节奏的震动感,不亚于第一次去KTV,兴奋得感觉像过电一样让人欲罢不能。
沿着柏油马路,向东直达淮阳县城,向西直达西华县城。那时的我虽没去过淮阳和西华,但每每站到这条大坑连着小坑的破旧公路边时,就会浮想联翩。向东看时,好像看到了淮阳县城里,大山一样巍峨的人祖伏羲坟,琳琅满目的玩具,还有没有见过的零食,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更有那些留着烫发头、穿着喇叭裤、打扮时髦的青年男女。向西看,似乎看到了西华县城内,女娲伸手欲要摘掉星辰的巨大雕像。还有西华县的苹果园劳改厂内,手托钢枪的警察不停地走来走去,对犯人长得是什么模样,犯人摘苹果时口渴了是否可以吃个苹果,那时一直充满了好奇和疑问。
柏油马路带给我的快乐,远不止是幻想和好奇,还有诸多实实在在的童年红利。每年二月二到三月三一个月内,周边县市大都要来淮阳朝拜人祖伏羲一两次。漯河、西华等西部地区来淮阳朝拜人祖必经此路。让我们充满期待的是,傍晚时分那些有组织的开着拖拉机返程的朝祖团的经过。拖拉机后面连着一个露天车厢,车厢塞得满满的一车人,大多是中老年妇女,也有部分小孩子,他们扛着香楼,举着旗杆, 肩挑“花篮”,还有的吹着唢呐。拖拉机“突、突、突”的匀速跳动着缓缓西进,他们还没有走到我们跟前,我们已做足了准备。站在马路边,一个小伙伴先喊“一二开始”,然后大家异口同声喊“老斋公,给个泥泥狗。““老斋公,给个泥泥狗。“,顽皮孩子担心不给泥泥狗,加了一句“不给泥泥狗,回家死两口”。我们边喊边追,边追边喊,每次都跑到路中央。那些朝拜的大人们听到孩子们喊他们老斋公,很是开心,国庆趣事或许早已准备好了泥泥狗,或许已放在手边。他们会顺手抓一把泥泥狗扔在路中央。小朋友们哄抢完后,再等待下一辆拖拉机经过。
泥泥狗形态多样、大小不一、颜色鲜艳,有一种互相冲突却又协调的美。说得出名字的有小狗、小鸟、青蛙,说不出名字的怪异的有半人半猿、人兽同体,九个头的鸟,两个头的狗,猴头燕、人面猴。一个月下来,每个小朋友都会收获很多战利品,空闲的时候拿出来攀比。
还是这条柏油马路,也充满了传奇的故事。三姨经常骑车带我沿此公路去西乡照顾太姥姥。“西乡“”东乡“并不是村庄的名字,也不是乡镇的名字,当时路难走,十几公里以上的亲戚朋友较少,村庄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所以习惯把西边方向稍远的地方统称为”西乡“,东边统称为”东乡“。
每次往返途中,必经一个村庄——柳林村,印象中柳林村中心有个小铁桥,与我们经过的柏油马路平行,几米之隔,桥宽两三米、长十多米。桥墩是红色、白色的岩石错乱地堆叠在一起,岩石之间露着很大的缝隙,两个桥墩上架着几条铁板。桥洞两面衔接着两个池塘,好像是个哑铃。池塘水域面积很大,颜色墨绿,似乎很深。传说柳林村附近曾经有两条威力无穷,可呼风唤雨,让百姓闻风丧胆的巨龙。后来村民商议,用很多巨大的岩石砌成桥墩,桥墩上再放上铁板。用桥墩压住龙头,才能制服它,即便它的身体和尾巴偶尔能动弹一下,也翻不了什么波浪。至于什么时候建的桥?建桥时谁这么大的力气按住龙的头?谁又把巨大的岩石放在龙头上?就不得而知了。
柳林村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1938年,蒋介石为了防止装备精良的日军机械化部队快速西进,采用以水代兵的方式,在河南郑州花园口炸开一个缺口。黄河水裹着泥沙,伴随着人畜的惨叫声,肆无忌惮地怒吼着,咆哮着,水到之处夷为平地。这一泻千里超过屋脊高的黄河水,到了柳林村后却突然温柔起来,徘徊停滞不前,甚至可以夸张地说“戛止”。传说柳林村是黄河水的姥姥家,到了姥姥家,黄河水不敢造次,当时我不太相信,总感觉还是和被压两条巨龙有一定关系。
柳林红石桥现状
每次我和三姨经过小铁桥附近时,总是心有余悸,后背发凉,头皮发炸,坐在自行车上屏住呼吸,不敢有一丝晃动,不敢斜视小铁桥,更不敢看小铁桥下面的水,我担心两条整天被压的巨龙忍无可忍。一次,正巧在我们经过时,下起了雷暴雨。我感到被压的龙奋力挣脱出来,怒目圆睁,张牙舞爪,还有毛骨悚然的嘶鸣声,然后它猛然抖落身上的水气,“飕”的一声腾空而起,留下一道白烟。紧接着是乌云翻滚,伸手不见五指,继而电闪雷鸣,瓢泼般的大雨倾泻下来。
如今,那些充满美好的、快乐的、回不去的童年成了我美好的记忆,那人那事成了我记忆家园里的最美好意象。童年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所有新鲜事物都展示着令孩子们好奇的一面。那时的我对所有生活都充满了向往,读书趣事对所有未知的世界都充满了美好的幻想。
我真心感谢童年时经历的趣事,感谢从那时起养成的童年心态。“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趣闻趣事带着这种童年形成的乐观自信和不怕困难的韧劲,我一路前行,行走在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收获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上一篇:暑假趣事作文 下一篇:童年趣事作文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