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8岁男孩从6楼坠地大难不死爬起就跑 与父母聊天自如(组图)

奇闻趣事 2017-09-11 06:24www.kangaizheng.com童年趣事

奇闻提要:   19日晚上7点多,在南京六合区龙池花园里,一名8岁大的男童从6楼窗台滑下,坠到一楼,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坠落约一分钟后,就在众人吓呆之时,他却从草地上爬起来,自顾自地跑到一边玩耍。记者昨天从医院看到这个男孩,俨然没事一般,坐在床前跟父母聊天。

南京8岁男孩从6楼坠地大难不死爬起就跑 与父母聊天自如(

  19日晚上7点多,在南京六合区龙池花园里,一名8岁大的男童从6楼窗台滑下,坠到一楼,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坠落约一分钟后,就在众人吓呆之时,他却从草地上爬起来,自顾自地跑到一边玩耍。记者昨天从医院看到这个男孩,俨然没事一般,坐在床前跟父母聊天。

  6楼坠下爬起来就跑,姑奶奶不敢相信

  今年8岁的小辰,刚刚上完小学一年级,住在六合龙池街道龙池花园。当天下午5点多,小辰的父母把小辰送到住在同一小区的姑奶奶家玩。晚饭后,家住6楼的姑奶奶让小辰在屋内看电视,自己提着垃圾桶下楼倒垃圾,没想到意外就发生了。

  据介绍,当时姑奶奶倒完垃圾后,在一楼顺便跟邻居闲聊了约两三分钟,上楼后发现门关上了,于是敲门喊小辰开门,可喊了多声无人应答,使劲敲门也没有反应,正当她感到纳闷时,突然听到楼下传来一阵阵急促的喊叫声“不好了,不好了,谁家的小孩从六楼掉下来了。”听到这样的喊声,老人一下子就慌了神,连忙将手中垃圾桶一扔,跌跌撞撞地从楼梯往下跑,等老人喘着粗气跑到楼下时,刚才纳凉聊天的邻居们告诉她,刚才有个小男孩从她家6楼的窗台上掉了下来,掉在草地上了。

  ,等吓得一头汗的姑奶奶和邻居赶到一楼地上的草堆旁时,发现孩子不见了,而楼下聚集了不少人。“你这亲戚家的孩子真是神了,掉下来,爬起来后还能跑,你快过去看看。”姑奶奶找到小辰时,发现他正和两个孩子在一起玩。姑奶奶连忙上前把孩子摸了又摸,捏了又捏,确信孩子没有事,然后就打电话给小辰的父母。

  仅是略有挫伤,医生也有点不相信

  接到姑奶奶的电话,小辰的父母立即赶了过来,虽然看到儿子好好的,但两人立即将孩子抱上车,往医院赶。当医生听说父母俩的叙述,开始还有点不相信,连忙开出了多项CT检查单。,在片子拍完,检验做完后,值班医生略带兴奋地告诉小辰的父母,经过检查,孩子没有受伤,略微有一点皮外挫伤,连称这真是一个奇迹。

  记者来到六合人民医院采访,其父母告诉记者,其实一直有些后怕。昨天傍晚他们带孩子在医院外面小饭馆里吃的饭,小辰胃口不错,连吃了好几碗饭。

  南京六合人民医院的陈院长告诉记者,小辰没有皮外伤,只有“青枝骨折”,应该说没什么事。 据其介绍,所谓“青枝骨折”是儿童特有的骨折类型,但不需要手术治疗。儿童骨骼具有多孔结构、胶原基质多,弹性大,遇到应力时,在骨折的张力侧有骨质断裂,而压力侧则发生塑型变形,加之骨外膜坚韧,就像小树枝一样折而不断,医学上形象的称为“青枝骨折”。陈院长说,昨天白天已经检查过,小孩尾椎骨没有什么大问题,如果临床观察一天,没有什么大碍的话,很快就能出院。



邻居证实这是真的

  小区一位姓王的居民说,他先是看见旁边六楼的窗户上伸出一个小脑袋,接着身子也伸出来了,眼看就要掉下来,他在下面赶紧大喊了起来“哪家的孩子,快别这样,危险,赶紧回去。”没想到,还没喊完,就听见轰隆一声,这个小黑影从六楼窗户滑了下来,好在没事。后来分析,可能是因为姑奶奶出门,孩子久等后跑到窗口去张望,不小心发生了这起意外。

  在现场,记者看到,4楼的遮雨棚中间被下落的小辰砸出一个坑。而在一楼的地上,是新翻的泥土,松软无比。

  在龙池花园小区里,记者前来采访时,仍然有十多位邻居围在楼下议论纷纷,均摇头表示难以置信。当地居民不由得惊叹,这孩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解密

  专家分析 三大因素凑成奇迹

  1.4楼遮雨棚缓冲下坠重力。当时小辰从6楼坠下(上图小圈处)后,先是撞上了4楼遮雨棚(上图大圈处),在这里造成弹击和翻滚,极大的缓解了孩子下坠的重力,其实相当于是从4楼坠下。南京一所中学教授物理的刘老师告诉记者,小辰坠落时在空中翻滚,卸去了大量的重力,缓解了落地时的冲击。

  2.孩子骨软富有弹性不易骨折。8岁小孩的骨头并没有完全发育好,骨头比较嫩,也就更富有弹性,因而遇到外力时,更不容易骨折。

  3.如同海绵的草地二次缓解重力。小辰落下的地面(如下图),据介绍,邻居因为想在上面种菜,刚刚将其翻松过,松软的土壤厚达十几厘米。这松软的泥土如同海绵,软绵绵的第二次缓解了孩子下坠的重力。(通讯员 叶方龙 记者 梅建明 范晓林)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