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建筑工人(新闻摄影|于文国:中国工人

奇闻异事 2025-01-11 14:44www.kangaizheng.com诡异事件

自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发展时期,其显著特征是改革开放的步伐坚定不移。在这段时期里,中国从一个农业大国逐渐转型为现代化的工业大国,如今更是向着信息化强国的目标迈进。

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再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经济的每一次跃升都凝聚了无数劳动者的智慧与汗水。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如今,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与洗礼。

作为一名新闻摄影工作者,我有幸见证了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变迁,更庆幸能够用手中的照相机记录下劳动者奋斗拼搏的故事。今天,当我坐在办公室里,重温那一份份珍贵的照片时,那些勤劳睿智、忠诚担当和坚忍不拔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形象依然历历在目。他们用铁的事实证明,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造就了中国腾飞的奇迹。

回望我的个人经历,1956年我出生在山东省桓台县的一个贫农家庭。先后做过农民、军人、工人和记者,从农村到部队,从工厂到报社,我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这一路走来,我切身体会过人生的各种滋味。在我的摄影生涯中,这些经历为我深度理解社会角色在不同生命状态下的内在情感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非常欣慰的是,我得到了众多被拍摄者的热情接纳和充分认可。他们允许我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静态的摄影手段有其局限性,我无法在照片中容纳更多的情节和细节。尽管照片能够捕捉到瞬间的表情和动作,但它们无法完全展现一个伟大时代的全部影像。但即便如此,这些照片仍然是中国工人阶级奋斗史的沧海一粟。倘若这些影像能够留下些许痕迹,将是我此生至高无上的光荣。

他们用决绝的身影和无所畏惧的勇敢,扫尽了长期笼罩在神州大地上的低沉之气,代之以激昂的拼搏姿态和蓬勃的精神力量。从1978年的基建工程兵到现代化的工厂建设,再到各个行业的劳动者,中国工人始终敢为人先,紧跟时代脉搏。每一次跃上新的台阶,他们都会以理性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行动,在思考中调整自己的步伐。

我的摄影作品中还有许多生动的故事。例如,参加宝钢建设的青年突击队在立功受奖时却你推我让不肯拍照;宝钢文艺宣传队的青年歌手学习港台歌星与观众互动;城市内涝期间宝钢总厂劳务公司的职工坚守岗位;治淮工程现场的工人们奋战在治理淮河隐患的第一线;大型招聘会上的招聘官与应聘者洽谈;春运期间上海火车站的站台上,打工者之间的爱情故事;上海第一家民企工会的正式挂牌等等。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奋斗史,也见证了中国的巨大变化和发展。每一幅照片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都是中国工人阶级坚韧不拔精神的见证。1999年的香港,炎炎夏日下,一位市政建设工人顶着高温,汗如雨下仍坚守岗位,为城市的繁荣付出辛勤努力。

2002年8月31日,在海拔高达5100米的风火山隧道工地上,中国铁路建设者正艰难掘进。那里的施工条件艰苦无比,但他们的决心却如磐石般坚定。

随着岁月的流转,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面貌焕然一新,这一切都离不开无与伦比的实践勇气和义无反顾的探索精神,离不开领导者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凝结。

在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中,有一位农民工在连续几年的吃住在工地上后,终于在2006年完成了任务并回望大坝。那一幕令人动容,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的最好见证。随后的几年里,从鸟巢的建设到首钢的搬迁,再到如今中国工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态的不断变化,都在证明着这个国家的蓬勃发展。他们共同享受着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梦想成真的喜悦,与时代共同前行。

2015年元旦之际,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的中石化勘探队员们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节目。尽管身处偏远地区,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南海的钻井工人们则面临着海洋自然地理环境的挑战,他们攻克难题的决心和勇气令人钦佩。本钢工人们在大修现场冒着热浪劳动,他们的辛勤付出为城市带来了绿色与生机。中国商用飞机制造车间的研发者们立下“军令状”,他们为了国产C919大型客机的研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如今的红葱种植地基地的农业工人们也展示着时代的变迁与农村发展的新面貌。这些劳动者都在默默书写着时代的故事。

专家于文国作为一位优秀的新闻摄影工作者和摄影家,他聚焦于普通劳动者的艰辛与付出。他的摄影作品记录了历史也推动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他的职业精神和思考方式赢得了众多同行的赞赏和尊敬。他的作品中既有时代的印记也有普通人的情感与脉动。他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变迁与时代的进步同时也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与力量。他的摄影作品不仅值得铭记也值得我们深思和感动。多年以后,回望历史的长河,我们会铭记一个名叫于文国的摄影者。他镜头下的角落、细节、生命的呼告以及那些卑微而不屈的灵魂,都成为历史的见证,被永恒地记录了下来。在中国的急速变革时代,于文国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他的摄影作品成为了时代变迁的生动注脚。他是富有的,因为他用镜头捕捉了时代的脉搏,记录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每一个重要瞬间。——陈小波,南京传媒学院副校长、摄影学院院长如是说。

中国社会在飞速变化,个体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演绎出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文国便是其中之一,他顺应时代潮流,因时而变,但始终坚守自己的“草根情结”。这与他的平民出身息息相关,更是他对新闻摄影的深入研究和理解的体现。从辽宁到上海,再到北京,他见证了历史的重要时刻,他的镜头始终对准那些大时代的小人物,对劳动群体和弱势群体持续关注。他的职业态度是平民、平等、平和,一以贯之。正如他所践行的理念:“坚守职业理想,紧跟时代潮流、关注公平正义、富于历史担当,不给历史留下空白”。——刘宇,这位著名的摄影家如此评价。

本文及图片内容摘自《中国摄影报》第53期第5、8版,图文均由“图文于文国”提供。如需转载此文,请与作者联系取得授权。让我们共同期待于文国更多的作品,用镜头继续记录这个伟大时代的每一个瞬间。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