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丑的十大建筑(2020中国十大最丑建筑出炉,

奇闻异事 2025-01-10 11:58www.kangaizheng.com诡异事件

审丑时代,丑建筑频频出圈

从巴黎世家的土味奢侈品到淘宝的“丑东西”大赛,这个时代似乎对“丑”有着独特的偏爱。在建筑界,这种潮流更是愈演愈烈。近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结果出炉,背后揭示了一种审丑文化的兴起。

建筑家张钦楠曾言,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而丑建筑正以其扭曲的审美破坏着城市的美。在这份榜单中,广州融创大剧院因其牵强的创意和胡乱拼贴的中国元素而荣登榜首。SCA设计的这个建筑被网友戏称为“大花棉被”,其中国元素的使用被质疑并未捕捉到神韵,反而显得生硬。

长白山长白天地度假酒店则因形式生搬硬造、夸张粗暴而榜上有名。其屋顶设计模仿新加坡滨海湾酒店,但效果却适得其反。而重庆武隆的飞天之吻则因哗众取宠、立意低俗而引发争议。该景点负责人称该建筑为双子互动式飞行岛,但造型却被吐槽为“巨人上菜”。尽管引发争议后设计团队表示委屈,但这样的奇葩造型或许正是其走红的原因。

江苏南京的蜂巢酒店因形式怪异、奢华拜金而入选。其结合悬崖山体的蜂巢造型虽然华丽,但也引发评委对其宣扬奢华主义的质疑。而贵州兴义万峰湖吉隆堡酒店则因盲目崇洋、文化价值观扭曲而引发争议。这座建筑的风格与地区原生态山水严重冲突,令人难以接受。

这些上榜建筑的争议与批评恰恰反映了人们对建筑美学的关注和追求。在审丑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开始反思和审视建筑的审美价值,希望更多的建筑师能够关注公共危害性,创造出真正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的建筑作品。我们也要警惕审丑文化的过度泛滥,避免建筑界走向极端,保持对美的追求和尊重。贵州兴义万峰湖吉隆堡酒店:霍格沃兹在中国开分校?

初见贵州兴义的万峰湖吉隆堡酒店,宛如置身于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的中国分校,其仿欧式建筑深受瞩目。其设计灵感显然来源于德国的天鹅堡,将欧洲风情完美融合于中国的山水之间。

如同某些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遭到网友批评一般,这座城堡也引来了质疑之声。评委们认为其与周围的环境存在冲突,认为其对原生态的山水景观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仿佛自然的和谐被强行打破。

河北沧州吴桥国际杂技大剧院:传统与现代的不和谐音符

这座建筑上榜的理由是拙劣模仿中国传统建筑经典,形式混乱且比例失调。其模仿的对象是明朝的经典建筑天坛祈年殿。这种模仿并未能展现出真正的神韵,更像是“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的尴尬。

广西河池丹泉酒业文化馆:简单化的形象附会

该文化馆的形象设计引发争议,原因在于其形象设计的简单化、立意庸俗以及造型粗鄙。如果不加说明,很难将其与名酒文化相联系,更像是学校地理园或科教基地的设计。

江西省图书馆新馆:争议之中的设计概念

这一建筑成为本届评选中争议最大的一个。尽管其设计概念融合了滕王阁山墙意象与拱桥形式,犹如一本面向滔滔赣江的图书正在翻开书页,但依然受到质疑,被认为是设计概念牵强、形式语言混乱。

广东茂名青少年活动中心:设计手法的失序

作为青少年活动中心,其设计手法却显得拼凑且组织失序,让人质疑其功能性及审美价值。

陕西宝鸡联盟大桥:舶来形式的失误

虽然宝鸡联盟大桥耗资巨大,但其设计却更像是搬用了外来的形式,损害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相较于之,苏州相城区的塔影桥虽投资较小,却在模仿中找到了自己的特色。

安藤忠雄作品在“金酸梅奖”中上榜,引发的争议与思考

无论是选美还是选丑,总会引发争议,因为审美具有主观性并会随时代、社会环境变化。建筑界的“金酸梅奖”评选标准虽明确,但实际操作中仍会有争议。如安藤忠雄的上海国际设计中心虽被评为“丑陋建筑”,但其在建筑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评委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美丑,更是其公共危害性以及对自然、城市文化的破坏。

“低美感城市”的制造者是谁?

城市中的建筑如同细胞,决定着城市的性格。如著名建筑师Eero Saarinen所说,观察一个城市,就能看到其居民的文化追求。谁在制造“低美感城市”,答案并非单一,但每个人都应意识到建筑的美丑对于城市的重要性,并共同为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环境而努力。在佛罗伦萨的古老建筑中,我们仿佛可以触摸到文艺复兴的余温,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霓虹招牌的闪烁见证了香港的繁华与变迁,而广州塔、东方明珠、天安门等地标建筑,往往成为人们心中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 摘自立场新闻

建筑,是城市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们诉说着这座城市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追求。当城市的建筑被扭曲的审美观主导,可能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让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大打折扣。

《新周刊》曾提出“低美感社会”的概念,指出许多中国人患上了审美匮乏症,其中奇葩建筑便是其十大征兆之一。那些不符合审美规律的建筑,如同上海的某条街道,临街店铺的招牌全换成黑底白字,与周围景观极不协调,形成诡异的氛围。

那么,究竟何为美的建筑?恐怕没有固定的答案。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学家郑时龄认为,美的建筑应该是从土地中生长出来的,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而非“天外来客”。它们不仅要外观美观,更要有内在的功能性。

以我们之前介绍的「东京厕所」或「The Tokyo Toilet」计划为例,这些厕所的美不仅体现在外观设计上,更重要的是将设计感和功能性完美结合。再如田村奈穂设计的红色公厕,充分利用了惠比寿车站旁狭长的三角区域。

梁文道和陈丹青在一期讨论包豪斯设计的节目中提到,过去我们认为实用的东西和有审美价值的东西是矛盾的,而包豪斯的理念则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一件物品越实用就应该越美观。这与丹麦建筑事务所BIG的理念不谋而合,他们致力于打造“实用乌托邦”。从漂浮城市、扭曲博物馆、垃圾发电厂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BIG如何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取得巧妙的平衡。

▲ 在森林中建造家具工厂——这就是BIG的巧妙之处。他们尊重自然与人的需求,将两者完美结合。

无论是过于追求外观华而不实的建筑,还是为了实用性而忽视美感的建筑,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被视为“丑”。有人说审美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在未来面对的最大挑战,因为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设计感。实际上,这不仅是企业面临的挑战,更是每一座城市都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