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中国之最(一文概述:“西北第一猛男”噶
噶尔丹策零(1695-1745),作为准噶尔汗国第二代首领策妄阿拉布坦的长子,他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他的生平及其与清朝的关系。
天山牧场之下,这位青年才俊在策妄阿拉布坦的引导下,见证了准噶尔汗国的鼎盛时期。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后,噶尔丹策零顺利继位,他展现出的领导才能和对国家发展的深思熟虑,使得准噶尔汗国在西域和中亚地区都拥有广泛的影响力。他尝试与清朝建立友好关系,遣使赴京,并请求允许其派遣使者前往西藏礼佛。由于当时西藏政局的动荡,清朝对此表示担忧,拒绝了噶尔丹策零的请求。不久之后,清朝要求他将罗卜藏丹津遣送至清朝,但噶尔丹策零并未立即行动,这使得双方关系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雍正皇帝对噶尔丹策零的行动极为关注。他担忧新继位者根基不稳,认为凭借清朝的国力与充分的准备,现在是击败准噶尔汗国的最佳时机。于是,雍正派遣大军准备征讨准噶尔汗国。噶尔丹策零得知消息后迅速做出反应,派遣队伍提前返回伊犁,并向清朝发出通报。雍正接到消息后选择暂时停止进攻。但可以看出,雍正对“收复西域”的决心已然坚定。
雍正的强势态度引发了噶尔丹策零的反感。在可阔舍图卡伦的一次袭击行动中,清准战争正式爆发。在这场战争中,双方在和通泊展开了激战。清军在此遭遇了入关以来的最大惨败,损失惨重。和通泊之战的胜利让准噶尔汗国信心倍增。随后的战斗中,准噶尔虽然多次取得局部胜利,但也遭受了一定的挫折。
最终,策凌率领的清(喀尔喀蒙古八旗)在光显寺一带与准噶尔部队展开了一场决战。凭借有利的地形和强大的野战大炮,准噶尔部队遭受了重大损失。小策凌敦多布巧妙地将辎重与牲畜隐藏在山谷中,阻碍了清军的追击,并亲自带领两万人夜渡鄂尔昆河上游,向推河方向成功逃脱。这一举动巧妙地避开了清军的追击。
光显寺,位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西部的哈拉和林,距离市区遥远的400公里。历史背景之下,和平才是主旋律。客观地说,“清准战争”并没有赢家。随着战事的延续,噶尔丹策零意识到只有恢复并发展与清朝的友好关系,才能保障汗国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展。于是,在1734年初,他主动向清廷提出和平建议,很快得到了清朝的积极响应。
同年8月,清朝派出傅鼐和阿克敦等人前往准噶尔汗国,与噶尔丹策零商议划分喀尔喀与准噶尔边界等事宜。噶尔丹策零的宰相特累等二十余人,在距离伊犁十五里外的地方专门迎接清朝使团,谈判过程较为顺利。除了边界勘定,双方还就赴藏“熬茶”(礼佛)、互市贸易等事宜进行了深入讨论。到了1739年底,谈判正式宣告完成,双方划定了明确的边界,并商定了赴藏“熬茶”和互市贸易的具体细节。
此后,每年都有数十人到数百人不等的准噶尔商队前往肃州和西宁等地,与内地人民进行贸易。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贸易额呈现出显著上升的态势。显而易见,高频次和大规模的贸易活动极大促进了双方在各领域的全方位交流。准噶尔人民以大量的毛皮、牲畜等产品换取茶、丝绸、陶瓷、锅釜以及农产品和手工制品,极大满足了双方人民的物质需求。在噶尔丹策零统治的大部分时期,双方保持着紧密的关系。他是一位“亲清”的统治者,建立和发展与清朝的友好关系是他倡导的主流思想。
十八世纪初,沙俄为了实现称霸野心,开始渗透和侵略中亚地区,对我国西北地区也心怀鬼胎。早在1709年,沙俄就派人潜入额尔齐斯河和卡通河地区。噶尔丹策零面对沙俄的侵略威胁,展现出了坚定的抗俄决心和策略。他与清朝的友好关系不仅为自己赢得了支持,也为共同抵御沙俄侵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噶尔丹策零的领导下,准噶尔汗国在抗俄历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面对沙俄的威胁,噶尔丹策零并未退缩。他主导的国家建设在民生、经济和生产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畜牧业方面,他改善了经营管理,设置了“二十一昂吉”和“六游牧台吉”,极大地推动了畜收业的发展。对于愿意从事农业的居民,他给予支持和奖励,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手工业也有长足的进步,各种作坊在规模、技术和运营上都有了显著提升。
沙俄的使者乌格柳莫夫对噶尔丹策零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情况做了详细记录,他探访了由维吾尔人管理的园圃,并描述了其繁荣景象。这些举措不仅使得准噶尔汗国在经济上达到全盛,也展示了噶尔丹策零的智谋和胆识。
噶尔丹策零面对沙俄的威胁毫不畏惧,他致力于国家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他的努力使得准噶尔汗国在民生、经济和生产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达到了又一个全盛期。尽管沙俄不断试图扩张势力范围,但噶尔丹策零的智谋和胆识使得准噶尔汗国在这一时期保持了独立和繁荣。在噶尔丹策零的威名之下,沙俄奥伦堡探险队长基里罗夫赞叹不已。他宣称,噶尔丹策零是所有土著民族中的佼佼者,麾下拥有八万持火炮的精兵,对属下拥有无上的权威,与哈萨克的汗们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所了解的噶尔丹策零,不仅仅是权势的象征,更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历史人物。他统治下的喀什老城,今日呈现出一片祥和平静。而深入了解噶尔丹策零,我们会发现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身上的多种特质。
他善于用人。这一点在策妄阿拉布坦时期就已显现,当时的大小策凌敦多布是他的左膀右臂。他不仅重视本民族的贤能之士,对被俘的异族人才也能一视同仁,如瑞典的林纳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周围聚集了许多有学问、有教养的人,包括汉族、满族、俄国以及瑞典的战俘。
噶尔丹策零体恤百姓、重视下属。他对部下的不同意见颇为重视,比如在清准谈判过程中,他接受了以阿尔泰山为准噶尔、喀尔喀二部游牧界的提议。他对下属的优待使得人们乐意为他效力。即使是宰桑萨拉尔投奔清朝时,也不忘称赞他的这一特点。这一点引来了乾隆的连连称赞。不仅如此,噶尔丹策零的综合能力也令人钦佩。他的学识渊博,不仅体现在各种书籍的涉猎上,还体现在他亲自绘制的准噶尔地图上。这些地图为研究西北和中亚的地理、矿产和森林资源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这些学识和修养为他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作为一位民族政权的最高首领,噶尔丹策零也有其残酷的一面。他强制迁徙南疆维吾尔农民到伊犁和乌鲁木齐等地“为国种田”,这一行为无疑伤害了人们的感情。但我们也应理性看待历史人物,全面评价他们的功过是非。噶尔丹策零称得上是一位综合能力较强的地方政权首领。在他的统治下,西域与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我国西北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认识到他的行为并非全然可取之处,需要我们批判地看待和反思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拓展阅读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途径深入了解这位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