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颖、海清押注“农村题材”,“脱贫攻坚”成演员转型热门?
赵丽颖、海清等明星掌握了新的“转型(获奖)方法论”。
前段时间,以乡土为主题的《幸福到万家》圆满收官。这部聚焦于农民法制意识觉醒的现实题材作品,成为今年暑期档第二部大热的电视剧,并成功跻身今年上半年剧集热度榜单前十。
《幸福到万家》究竟有何魅力?离不开“郑晓龙+曹平+赵冬苓”这一黄金制作团队的匠心独运;与主演赵丽颖的出色表现息息相关。艺恩数据显示,早在该剧官宣前一天,赵丽颖的商业价值就大幅上升,超越了top50明星商业价值的平均值。播出后,赵丽颖饰演的何幸福个人贡献热度超过50%,成为拉动整部剧热度的关键人物。
当红演员出演农村题材,在过去并不罕见,但今年却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海清在电影《隐入尘烟》中褪去明星光环,成为一名地道的“村妇”,杨蓉在豆瓣高分剧《大山的女儿》中穿上村官服饰……黄轩、热依扎在《山海情》中的农民形象,杨幂在电影《宝贝儿》中的刻意“扮丑”,以及范冰冰、马伊琍、颜丙燕等演员主演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都是这类作品的杰出代表。
女演员“扮丑”曾是市场对其出演农村题材的戏谑,但如今她们出演这类作品,包括男演员加持的一些“主旋律”作品,更像是一种大势所趋。换言之,这是演员和片方双向奔赴的必然选择:演员通过这类作品提升知名度,增加个人获奖机会;片方则在流量的基础上,为自己的作品赢得更多话语权。
看似“双赢”的结局是必然的,但农村题材是否真的能成为流量和实力派演员转型的富矿,还需要时间的检验。这一领域仍然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期待。近年来,“农民题材”成为影视圈的热门话题。当红演员纷纷投身其中,将这一题材推向了高潮。回望过去,农村题材作品数量稀缺,优质作品更是如凤毛麟角。随着政策的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农村题材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市场的新宠。
在过去,农村题材作品多为老戏骨参演,鲜有当红演员的加入。如今这一局面正在被打破。当红演员纷纷在农民题材作品中亮相,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如《绿水青山带笑颜》中的杨烁、潘之琳、马苏等实力派演员的加盟,使得该剧备受关注。而靳东在《温暖的味道》中的表现也让人眼前一亮。
农村题材作品的崛起,离不开政策的推动。广电总局的“一纸文书”使得这类作品从边缘走向舞台中央。而市场的积极响应也证明了这一决策的正确性。数据显示,农村题材作品数量呈现上涨趋势,且反响强烈。
值得一提的是,农村题材作品的创作层面也在不断创新。过去的农村题材多关注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而现在则开始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赵丽颖在《幸福到万家》中饰演的农村姑娘“何幸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所塑造的角色不仅关注物质层面的进步,更重视精神层面的提升。这种转变使得农村题材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吸引了更多观众的关注。
农村题材作品还能够塑造了不起的女性形象。如《大山的女儿》、《隐入尘烟》等作品,都展现了女性在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大女主剧”的标签,也吸引了更多女性观众的兴趣和关注。
农村题材作品的崛起并非偶然。它符合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同时也具备创新性和深度内涵。当红演员的加入,更是为这一题材注入了新的活力。期待未来农村题材作品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为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为何演员愿意涉足农村题材作品?除了这类题材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旋律”之外,演员的转型、口碑的累积乃至奖项的争夺,无疑是他们选择这类作品的动因。回想2014年,某知名女演员在电影《亲爱的》中勇敢舍弃光环,扮演一名村妇,不仅成为观众焦点,更斩获第3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此后,范冰冰、杨幂等女星在农村题材作品中的表现也备受瞩目,虽然质疑之声不时响起,但成功案例层出不穷。
从制片方的角度看,选择知名度较高的演员出演农村题材作品,无疑是保障其商业价值的一种策略。《幸福到万家》播出期间的高热度和广告招商的火爆便是明证。就连一些文艺片如《隐入尘烟》,也凭借出色的表现取得了可观的票房成绩。可以说,当红演员与农村题材的结合,呈现出一幅互利共赢的美好画面。
这种组合也需要谨慎处理。一旦处理不当,便可能产生负面效应。例如,范冰冰和杨幂在某些农村题材作品中的表现,并未完全达到观众的期望。尽管如此,农村题材作品依然备受关注,许多大制作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最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这一短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除了视频中的文学造诣和新闻真实性受到关注外,其农村题材的素材背景更是加速其走红的重要因素。可以预见,随着多部农村题材作品的陆续推出,农村题材与当红演员的组合将成为市场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可以说,无论是从演员还是制片方的角度来看,农村题材作品都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吸引力。在这个季节的市场中,这种组合无疑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演员“扮丑”,能否成为转型秘诀?
从演员的角度出发,选择出演农村题材无疑要面临自我形象的“丑化”。从电影《亲爱的》到《我不是潘金莲》,再到赵丽颖、海清、杨蓉等明星主演的作品,女演员们在剧中的形象都有着巨大的转变。
范冰冰在《我不是潘金莲》中的零片酬传闻,她在农村长时间的生活体验引人瞩目。杨幂在《宝贝儿》中的自降片酬行为,以及赵丽颖、海清等人在农村题材作品中的深度体验,都反映出她们为了塑造真实角色所付出的努力。这些女演员们不仅在外貌上有所改变,更是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角色,长达数月扎根农村,甚至有些早在角色确定之前就已开始了深入的准备。
这样的“全面”体验并不仅限于外在形象,更体现在演员的动作甚至语言上。正如《山海情》导演孔笙所说,为了教演员说陕西话,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热依扎在哺乳期内依然完成了角色的塑造,这种敬业精神为《山海情》赢得了豆瓣9.2的高分,同时也让黄轩和热依扎的演艺事业更上一层楼。
优质作品对演员的口碑无疑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盲目跟风也可能带来两败俱伤的结果。当红演员加持的农村题材作品,如《亲爱的》之后的作品,虽然有些获得了市场认可,但大多数作品的豆瓣评分并不高。这些作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引发了关于“文艺片与流量演员是否应该绑定”的争议。
今年几部当红演员主演的农村题材作品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赵丽颖在《幸福到万家》中的表现虽然获得了市场的认同,但台词功底和某些戏份的表现仍然存在问题。海清在《隐入尘烟》中的表现也留下了相似的疑问:演技虽合格,但职业演员的表演痕迹以及与农村题材的契合度如何?这些都是市场所关注的焦点。
究竟演员们该如何把握这种转型的机会,如何在深入体验角色的同时保持真实的自我,是她们未来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这种努力与探索本身,已经赢得了观众的期待与尊重。当红演员们对农村题材的热情,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一种转型的迫切需求。当新生代演员逐渐崭露头角,市场中的青年演员们所面临的压力愈发巨大,他们急需通过转型来拓宽自己的演艺道路。
这些演员们并不满足于仅仅涉足农村题材,他们的转型之路更为广泛,一切与自身形象相悖的领域都在他们的尝试范围之内。赵丽颖和杨紫在成功塑造多个偶像角色后,开始勇敢挑战悬疑领域;肖战、王一博、龚俊等男星则在成名之作后,积极尝试制服角色,如医生、军官等。他们都在努力突破自我,寻求新的角色定位。
演员们颠覆过往形象的勇气,是他们在转型路上获取观众好感的重要方法。高难度的角色要求和复杂的剧情,也暴露了他们的演技短板。与早期演员蒋雯丽在《立春》中的增肥15公斤、满脸雀斑的反差形象,以及余男在《图雅的婚事》中的黝黑皮肤和晒出的“高原红”的敬业精神相比,当下的演员们在出演农村题材乃至主旋律作品时的投入程度显得略有不足。这也是有些演员只能获得短暂的关注,而有些演员却能够凭借“扮丑”获得奖项的原因。
值得欣喜的是,在农村题材作品中,演员们的演技还是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虽然他们在台词和表演方式上还存在与真正的农民形象的差距,但相比于过去只追求奖项、忽略过程的演员们,他们的表现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
从农村题材的角度来看,当下的农村题材作品不再单一地强调“脱贫攻坚”,而是开始关注观众人民物质水平提高后内在精神的需求。这种转变可能会成为接下来农村题材作品走红市场的关键。像赵丽颖的《幸福到万家》和海清的《隐入尘烟》,正是这一趋势下的产物,它们不会成为唯一的成功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