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评课(上课者最高贵,评课者最卑下)
深圳高级中学的黄元华老师对于评课者的情怀进行了深入探讨。他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评课?”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话说,但往往难以让人信服。这是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好课标准。正如人们常说的“白菜萝卜各有所好”,怎能期待用一个标准去框定所有的课呢?
一、何为好课?
尽管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上好一堂课并非易事。课程应该有一定的底线,如无误的知识传授、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合理的授课顺序、清晰的语言和板书、广泛的学生参与度等。黄老师分享了一个案例,一群外国专家观摩了一堂看似完美的课程,却发现学生如同牵线木偶,只是观看老师的表演,而非真正的参与学习。他认为,每个人心目中的好课标准不尽相同,在评课时都会依照自己的标准来评价他人。传统的好课标准如容量大、条理清晰等,但在黄老师看来,真正的好课应着重于学生的思考、参与和教师的引导,以及创设更多的动手动脑机会。他还指出,一节好课难以面面俱到,有一两个亮点便足矣。
二、评课的乱象
评课相较于上课可能更容易一些,但要做到中肯、入耳入心并非易事。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开东老师的经历让黄老师深受触动,反思自己的评课方式。坊间充斥着各种评课乱象,如评课会上争论激烈、观点相左的教师当场开骂,甚至演变成武打片;有些评课场面像批斗会,年轻教师被轮番轰炸,无助又狼狈;有些老教师在评课时只谈缺点,甚至制定了不说优点的规则。这些现象背后反映出的是评课者的态度问题。真正的评课应该是尊重上课者的感受,帮助他人提高,而不是自以为是、假借评课之名行打压之实。
黄老师认为,“上课者最高贵,评课者最卑下”这句话是针对那些不尊重上课者感受、自以为是的评课者。他认为评课应该是一种交流、学习和提高的过程,而不是争吵、攻击和打压的过程。真正的评课者应该具备开放的视野、包容的心态和真诚的交流态度,以便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评课乱象:教育的隐形危机
当下,各种评课现象纷纷涌现,乱象丛生。在众多的评课会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领导或资深教师的评课方式存在严重问题,让人忧心忡忡。
有些领导在台上唾沫横飞,自我陶醉于自己的言论之中,却忽略了真正的教学实质。他们的评课往往东拉西扯,逻辑混乱,信口开河。他们的废话和昏话充斥着整个评课过程,妄想以混乱的言论来迷惑听众,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一言堂的现象在许多学校屡见不鲜,让人不禁感叹教育的困境。
有些人则乐于批评他人,以此显示自己的高明和打击别人的自信。他们抓住一点小问题,便上纲上线,全盘否定他人的教学成果。有的评课者甚至只听几分钟的课,就彻底否定,一棍子打死。他们的批评不仅伤害了上课者的积极性,掐灭了其上进心的嫩芽,更可能导致其自暴自弃,甚至毁其一生。这样的评课方式无疑是对教育生态的败坏。
还有些领导或资深教师则采用引蛇出洞的策略,假意欢迎提意见,却暗中设网捕鱼。他们表面民主,实则玩弄阴谋,让人不禁胆寒。如今这类人并未绝迹,可见民主人权理念真正深入人心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马屁精们则更是让人不齿。他们评课不是看上课者的水平,而是看其地位或位,看对方是否有利用价值。他们口是心非,极尽吹捧之能事,为正人君子所嗤之以鼻。这样的吹捧闹剧每天都在各个学校上演着,轻则误导青年教师,重则败坏教育生态。
面对这些恶劣的评课现象,很多人害怕上公开课,年轻教师在上公开课前后战战兢兢,寝食难安。评课乱象直接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个青年倒下去了,教育的希望何在?民族的未来何在?这绝不是什么危言耸听。
那么,如何评课呢?真正的评课应该以人为本,人人平等,充满人文情怀。在评课之前,我们应该表明自己的态度,尊重上课者的优点,用商量的口气与上课者讨论,而不是以真理拥有者的身份自居。具体的评课方法是术,而其中的价值观、大方向才是道。道远比术重要,道是统帅全局的。如果大方向错了,术再好再多也是南辕北辙。
尊重理解,悉心呵护
康德的“人是目的”这一理念,如同明灯指引每一位领导与教师。时刻提醒我们,每个人的尊严与价值至高无上,任何工作都不能以伤害人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否则,再辉煌的成绩也黯然失色。维护人的尊严,应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评课时,尊重和理解应放在首位。把上课的老师当作自己的亲人,言语谨慎,尽力维护他们的尊严。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年轻人心理相对脆弱,更需要尊重与呵护。
我注意到一种奇怪现象: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批评年轻教师时往往言辞激烈。这是为何?他们是否忘记了自己曾经的忍耐与憋屈?是否想通过批评年轻人找到心理平衡?用几十年的经验标准来要求年轻教师,是否过于严苛?他们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换位思考,谁能承受如此尖锐的批评?请嘴下留情!良言如阳光,恶语如寒霜。尽力呵护年轻人的自尊,给予安慰和鼓励。你的理解与支持,甚至一个温暖的眼神,都是对青年最宝贵的呵护。
明白吗?评头论足很容易,虚心纳谏却很难;夸夸其谈容易,静听自省却很难。尊重是帮助他人的前提,没有尊重,一切帮助都无从谈起。我们拒绝苛责与责难,欢迎理解与呵护。
二、正面激励,发掘优点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指出:“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和赞美。”每个人都渴望被赏识,喜欢听到美好的话语。而中国人传统上担心表扬会让人骄傲。但你知道吗?当众揭短,让人失去自信,如何克服缺点?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支柱一倒,发展进步便无从谈起。语言的伤害比刀割肉更痛,直达心灵。多少亲子、师生冲突因忽视优点、聚焦缺点而引发,造成人间悲剧。我要说:“优点不说不得了,优点多了缺点跑。”发扬优点远比弥补缺点重要。
评课也是如此,发掘优点至关重要。没有一无是处的课,只有吹毛求疵的人。每位教师在承受公开课的压力时,身心俱疲。若此时得不到理解与鼓励,将是双重折磨。
我们要努力寻找上课者的闪光点。私下温和地指出缺点,公开大声表扬优点。课虽不完美,但师生关系可能很好;流程虽不合理,但课堂气氛活跃;讲解虽不精湛,但学生参与度很高;任务虽未完成,但知识点讲解到位。我年轻时参加教学比武后,一位前辈的鼓励和肯定让我重拾信心,公开课也越上越好。可见,表扬和鼓励对年轻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三、含蓄提醒,善意帮扶
评课旨在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评课时需注意两点:
1. 用语亲切和缓,以商量的口吻提出看法和建议。如:“你的讲法很好,是否也可以尝试这样讲?” “我的建议不一定正确,但或许能改进一下。”
2. 提供具体的、建设性的改进建议。一次不要提太多建议,一两点即可。如:如何安排教学流程、激活课堂气氛、组织讨论、处理突发事件等具体细节问题。评课有法但无定法;以人为本才是真法。评课者需考虑教师的感受、发掘其优点并委婉提出改进建议。让我们相互欣赏、互助互敬共同提升教学水平和生活境界。参考文献:黄元华、黄安成所著的《激活中学数学课堂》一书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8月出版。本文摘自《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杂志,原载于2017年第11期。
作者以生动流畅的语言,深入探讨了如何激活中学数学课堂的策略和方法。文章内容丰富,风格独特,不仅展示了作者对数学教育的深刻理解,也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教学建议。通过本文的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对数学教学的思考,也能获得宝贵的课堂实践启示。文章风格既严谨又不失活泼,既适合教育专业人士的深入研究,也适合一线教师的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