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知识树(学新知识长真本领挑金扁担

奇闻异事 2024-12-30 11:38www.kangaizheng.com诡异事件

在江西这片繁荣的土地上,一场关于农业、关于人才、关于未来的变革正在悄然展开。伴随着金黄的稻田、绿色的果园和繁忙的农田景象,农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的热潮中。他们渴望知识,渴望改变,渴望与时俱进。这一切,都源于江西省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

引子部分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党的二十大代表石玉莲自信地分享她在江西农业大学学习后的收获,并解释了“水稻直技术”的神奇之处。这种技术让她认识到,农业也可以充满科技含量,农民也可以成为技术专家。这种转变的背后,正是江西省对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和投入。

石玉莲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励志故事。她曾遭遇失败,但她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重新出发。她深知,要想在农业领域取得成功,就必须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于是,她抓住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机遇,进入了江西农业大学学习。她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年龄多大,只要有梦想,有决心,都可以重新出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项工程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不仅仅是培养一批农民大学生,更是为乡村培养一批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这些人才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江西农业大学校园里,我们见到了这些平均年龄33.6岁的农民大学生。他们有的是种植大户,有的是养殖专家,有的是乡村医生,他们带着各自的故事和经验来到这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他们的到来,给校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个工程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离不开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江西省各级财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农民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江西农业大学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民大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课程和实践机会。这些措施为农民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农业经营的广袤天地里,有的果园主因管理不善,果品质量不佳,价格难以提升;有的养殖场主辛勤劳作,却收益甚微,苦寻原因而不得解。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江西等中部地区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在教育程度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人才是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张水发表示,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我们必须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为此,需要培养一批引领发展的带头人、产业领军人物和政策明白人,打造一支稳定、高效、实用的乡村人才队伍。

在江西,一项名为“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倡议应运而生。该工程始于2004年,旨在将高等教育资源下沉到基层。为此,江西设立了多个县级教学点,依托开放大学系统,为农民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王大平是峡江县的一位种养大户。他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和成人高等教育函授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大学学业。他可以在家自学国家开放大学的线上课程,随时随地都能学习新知识。他的经历表明,即使是最忙碌的农民也能找到接受教育的途径。

石玉莲是一个渴望真正走进大学校园的农民。她通过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最终实现了她的大学梦。江西省为农民提供了弹性的学制安排,让他们可以在忙碌的农活之余,也能安心学习。学费由省、市、县财政分担,农民只需承担一小部分费用,这使得更多的农民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胡嘉是峡江县的一名果业种植大户,也是江西农业大学的一名新生。他既要照顾农田,又要打理果园,还要上学听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江西省采取了农学结合、工学交替、半农半读的弹性学制安排,让农民可以在不影响农活的情况下完成学业。这种安排充分考虑了农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使他们能够更轻松地融入学习生活中。

这些例子展示了江西在推动农村教育方面的努力和成果。通过这些措施,农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也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教育模式为农民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提升和改善生活的新途径,也展现了教育在推动农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江西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教务老师展现出高度的前瞻性和责任感。现在,他们采取征询意见的方式,让学员根据农事安排自主选择集中授课时间,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与学习时间的冲突问题。这种灵活的安排凸显了学制调整的立竿见影效果,并推动了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步发展。

石玉莲明确指出,“农民上大学,不是为了一纸文凭。”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中,学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底子薄,因此课程内容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过去,畜禽养殖技术课程过于专业化和抽象,让学员们感到吃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水发主持了课程改革,他强调围绕农业产业发展重点、农村管理难点、知识需求热点进行“加减法”,删除与实际应用联系不紧密的课程,并增设智慧农业、电子商务等实用课程。

江西农业大学秉持“三实”原则,为学员开设了16个涉农专业,覆盖乡村振兴全产业链。学校对人才培养过程实行严格的入口关、过程关和出口关管理,确保人才培养的含金量。石玉莲自身也曾经历过因课程不合格而经历的紧张补习过程,她意识到学校实行的“严进严出”政策对于学员们来说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不合格的学员需要补考或延迟毕业,这一政策确保了学员们能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在培养乡村人才方面,学员们学成返乡后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成为关键。通过实践应用,许多优秀学员成为了村两委干部,并通过创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比如,姚春海在上盖村学会了水稻直播技术后,利用农用无人机进行水稻直播,大大提高了效率。石玉莲成立的水稻专业合作社不仅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还带动了周边农民共同致富。

在创业经验的分享会上,石玉莲以其独特的创业历程吸引了众多目光。其中,一位刚满20岁的江西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全日制本科生何辰辰,被她的故事深深吸引。何辰辰来自峡江县福民乡娄屋得村,是一位大学生。受石玉莲的影响,她毕业后决定返乡创业养殖跑山猪,如今存栏规模已经扩大至400多头。

为了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江西农业大学在2018年12月推出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专项实施意见。至今,已有8名青年才俊通过此计划成为专业硕士研究生。南城县里塔镇欧坊村的彭小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完成本科学习后,于2020年成功考上江西农业大学农村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他选择继续读研的原因很简单——希望通过深造拓宽视野,为乡村发展探索新的路径。

彭小敏利用所学技术带动村民种植蜜橘,成功提高产量一成以上。他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通过了,主题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此,他深入基层调研,跑遍了全镇12个村。他的导师郑瑞强教授表示,“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学员与田间地头紧密相连,他们清楚最新的市场动态和虫害情况,因此高校老师普遍愿意给他们上课。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已经累计招生7万余人。为了支持这些学员毕业后创业,江西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提供专项担保贷款,去年提供了1.7亿元的贷款。为了帮助他们搭建平台聚合力,93个农业县全部成立了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

石玉莲就是这些措施的有力见证者。当她种植的80亩果树苗遭遇干旱,急需资金补种时,她申请了贷款。从递交申请到银行放款仅一周,就获得了30万元的贷款,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她还参与了江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推出的专项信贷服务,享受到了低利率和地方贴息优惠。

除了资金支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还为学员提供了其他支持。比如,各级将扶持学员成长成才列为重点工作,将现有政策扶持延伸到学员的创新创业。江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去年为学员新增担保放款项目248笔,新增担保放款金额达1.7亿元。

峡江县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发起的农机展示会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在展示会上,汇聚了来自峡江和周边4个县的60多名种粮大户,现场签订了5台农机设备租用合同。石玉莲作为植保无人机女飞手,通过协会为其他学员提供业务介绍和技术支持。这种互帮互助、互通有无的精神让农机合作社蓬勃发展。

江西省的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不仅提供了资金和技术的支持,还成为了农业农村人才集聚的新高地。目前,江西省93个农业县全部成立了这样的协会,吸纳了1万余名会员,带动农民创办农业企业923家、农民合作社1436个、家庭农场1020个。这些协会确保了学员离开校园后依然能抱团创业、咨询技术有渠道、交流经验有平台。

在江西的乡村大地上,“富脑袋”带动“富口袋”,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挑上了“金扁担”,共同走向富裕之路。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朝辉宣布,江西省将继续致力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确保未来的人才储备更加充实和优质。未来,我们将通过多种渠道拓宽人才选拔范围,严格筛选标准,确保选拔出的人才具备卓越的素质和能力。我们将紧扣社会需求,精心设计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确保每一位学员都能得到全面的教育和培养。我们还将注重人才的定向使用,确保人才与岗位无缝对接,实现人岗相宜的目标。至2025年,江西省将培养大约一万五千名优秀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学员。这些举措旨在推动江西省农业农村事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对此进行了报道。(报道日期:2023年5月5日,第13版)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