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 成就辉煌 履行使命 再展宏图
红山文化积石冢:揭示中华文明源流的考古学探索
(奇闻818网qiwen818.com报道)——来自《光明日报》的最新动态,文章由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河南大学古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撰写。本文资料图片丰富,生动描绘了红山文化的积石冢,并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考古学的深刻理解和对其未来发展的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了考古工作的重要性,指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以更好地认识和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这一深刻阐释无疑将成为中国考古学发展的里程碑。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并将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弘扬紧密相连。考古不仅是揭示古代文明的主要工作,更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的关键环节。将考古工作与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联系,极大地提升了考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经过几古人的不懈努力,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为研究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考古学回答了“我从哪里来”的主要问题。近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过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考古发现,我们得知中华大地上已有200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在安徽、山西、云南等地的遗址中,发现了丰富的古人类活动遗存。通过体质人类学和考古新发现的研究,我们驳斥了“夏娃理论”,证明了东亚地区现代人是北京猿人的后代。
近年来,针对国际学术界关于“夏娃理论”的争论,中国学者通过努力发掘,证实了在这一年代段中,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都有古人类生活。他们的石器制作技术和生活行为等方面仍然沿袭了本土的文化传统。体质人类学的研究也表明,中华大地上的古人类及其文化是连续进化的,现代中国人的祖先正是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等古人类。这一研究为我们认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提供了有力证据。
考古学是一门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文化事业,它展示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丰富了我们的历史文化内涵,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应当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认清考古学的重大意义,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柱。考古学揭示了中华史前文化的辉煌成就
考古学的发现不仅证实了中国史前文化的本土起源,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史前文明的辉煌成就。在争论中国史前文化是否本土起源的激烈讨论中,中国考古学家通过近百年的发掘和研究,以丰富的实物资料和研究成果证明了本土起源的事实。他们打破了“仰韶文化西来说”的假设,清晰地描绘出中国史前文化本土起源的独特脉络。这一脉络在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都有体现,展现出本土文化从古至今的连续发展。
考古学的发现不仅揭示了中华史前文化的本土起源,更展现了史前先民的发明创造。早在距今一万年前,中华大地上的先民就已掌握了制陶技术,这比被认为是文明起源地的西亚地区早了四五千年。全球最早的稻、粟、黍的栽培也在中国的遗址中被发现,显示出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玉器、彩陶、骨笛、龟甲刻符等文物也相继出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史前文明的丰富多彩画卷。
从贾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我们看到了八千多年前被驯化的家猪、酒的发明以及独木舟的使用,显示了当时人们在水上航行能力的发达程度。髹漆技术的发明、中草药的利用以及养蚕缫丝技术的出现,进一步证明了中华文明的卓越成就。高温制陶技术的发明和轮轴的广泛应用,更是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技艺。距今五千年前后的犁耕普及和距今三千多年前的煤的应用,也反映了当时农业和冶金业的发达程度。这些发现都为我们揭示了中华史前文化的辉煌成就。
考古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史前时代,一个本土起源并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华文明。这些发现不仅让我们更加自豪地称颂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全球考古界对于燃煤的历史知之甚少,而这一发现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历史探索的热潮。此次发现的古老煤燃烧迹象,不仅将我国燃煤的历史提前了近两千年,更是为人类历史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重大发现,揭示了铜容器铸造技术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大约距今5000年前,冶金术从西亚经中亚传入我国西北地区。在距今约4500年的黄河中游地区,冶金技术迎来了显著的进步。利用烧制陶器的高温技术,铜容器铸造技术逐渐崭露头角。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200年的铜铃和铜容器残片,标志着夏商周青铜礼乐文明的萌芽。
我们的史前先民们不仅热衷于冶金和铸造技术,他们对星空的观察与研究更是独具匠心。在浙江乌镇桥头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红色的陶衣上绘有白色恒星纹图案的陶器。距今约六千年前的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中,墓葬主人身旁的形象展示出中国古代的信仰源远流长。而在河南巩义双槐树和荥阳青台遗址出土的八角星彩陶图案陶罐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按照北斗星形状埋藏的九件陶罐,显示出当时的人们已经对天文有了深入的了解。牛河梁遗址祭祀遗址群的三重圆形祭坛更是与古代祭天仪式紧密相连。陶寺遗址的大型城址更证明了距今四千多年前的人们已经掌握了观测恒星以判断农事节气的方法。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为这一文明的发展脉络提供了有力证明。从文字、青铜器和城市的传统要素束缚中解脱出来,该工程以社会阶层的严重分化以及王权国家的出现作为判断文明社会的根本标志。实证了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这一工程还展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形成过程,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和坚实的学理支柱。
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中国考古学指明了方向,考古工作者们肩负着揭示中华文化辉煌成就的重任。他们致力于更清晰地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其对全球文明的贡献,让中国考古学的优秀成果更好地为民众所了解。这些成果也是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重要载体。未来,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期待更多关于我国古代文明的未知领域得以揭示,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的增强贡献力量。铸就信史,鉴往知来——陕西考古工作的辉煌历程与未来展望
(奇闻818网qiwen818.com报道)——据《光明日报》报道,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阐述了我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成就和发展目标。他表示,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展现中华文明瑰宝的主要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陕西考古事业一路走来,见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裂的发展脉络。
八千载文脉存续,百万年古迹可觅。陕西,这片古老的大地,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了半坡、秦始皇兵马俑、法门寺、汉阳陵等众多蜚声中外的遗址博物馆,成为呈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关键环节。这些博物馆不仅是全球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金色名片”,更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的载体。
依托重大考古发现,陕西考古工作者筚路蓝缕,躬耕田野,从潼关到陇原,从塞北沙漠到汉水盆地,他们始终致力于促进经济发展,溯源古文明。自1990年开始评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以来,陕西共有26项考古成果入选,揭示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与连绵不断的发展脉络。近年来,新的考古发现如石峁、芦山峁等,以及韩城梁代村芮国遗址博物馆、统万城等博物馆及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成为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脉络的主要载体。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让文物活起来,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新时古学的新使命。陕西考古博物馆集科研、公众教育和社会服务于一体,是全国乃至全球首座展示考古工作和考古学科发展史的考古专题性博物馆。它的建设基于新时古工作的新使命和考古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旨在增强公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我们力争在2021年中国考古学诞辰百年之际,建成国内首家考古博物馆并对外开放,全面展示中国考古学科百年发展取得的硕果。
陕西考古工作者始终秉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对外交流合作理念,开展一系列合作。随着陕西考古实力在全球考古领域的稳步崛起,一批考古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让国内外的学者共同参与到中国考古工作中来,也让中国考古学走向世界舞台。其中,“中美田野考古学校(杨官寨)”已经成为海外考古学与人类学专业学生了解中国考古动态及研究方法的主要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我国考古成果和古代研究成果,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陕西考古工作者肩负着遗产发掘者、文明传播者的使命,运用自身的努力和国际交流合作,让全球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古代文明和当今发展。他们通过交流研讨等方式,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献,从而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当代社会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创新工作模式,续写丝路新华章:陕西考古的奋进之路
在华夏大地的考古历程中,近四十载的风雨兼程见证了我国考古学研究对象和学科目标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根植于深厚的文化遗产之中,体现在田野考古的多学科联合攻关理念上,引领着考古领域从物质文化史研究走向社会史的深度探索。
陕西,这片古老的土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依托地下文物的丰厚资源,陕西的考古工作者们以时代为笔,创新了“大范围调查、重点区域勘探、小面积发掘”的考古工作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在国内赢得了广泛赞誉,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肯定。
考古学,是一门充满独特魅力的学科,它在坚定文化自信方面,拥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考古工作是一项主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为考古工作的价值与定位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陕西的考古人以此为契机,致力于推进多项重大考古项目。他们将在南流黄河西岸与秦岭北麓展开旧石器考古的调查与发掘,力争在新、旧石器过渡时期的研究上取得突破。依托“考古中国”项目,以石峁、芦山峁为核心的龙山时古也将被积极推动,旨在揭示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形成。围绕都邑遗址的礼乐文明和制度文明,开展“周秦文明起源与发展综合研究”,挖掘汉唐都邑与帝陵为代表的盛世文明,展现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古代脉络。
陕西的考古人铭记历史,开拓创新。他们继承并弘扬老一辈学人的奋斗精神,立足于三秦考古的沃土,致力于加强多学科深度融合,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他们的努力,旨在用实证的方式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展示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并在全球文明进程中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
他们不仅仅是在挖掘历史,更是在编织未来。一篇篇关于陕西考古的篇章,如同丝丝缕缕的线索,串联起中华文明的辉煌历程。而这背后,是考古人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不懈探索,他们用实际行动续写着丝路的新华章。来源:《光明日报》2020年11月9日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