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变性鱼、双性鱼、性早熟屡见不鲜?

奇闻异事 2017-04-28 20:10www.kangaizheng.com诡异事件

变性鱼、双性鱼、性早熟,这些问题正在侵扰“无知”的水生世界。在日前举行的“2006水产科技论坛”上,与会的中外专家对于鱼类的“性别扭曲”现象表示担忧。而种种迹象表明,扰乱这一秩序的“罪魁祸首”,当推人类无休止地排污与过度捕捞。

日本内海水产与环境研究所教授藤井一则在论坛上讲述了一项位于东京湾的野外实验。由于长期受到含有雌激素的污水处理水影响,该海域内的许多雄性鱼出现了雌性化倾向,其中一些雄鱼体内竟然发现了卵黄蛋白,有些则长出了精巢+卵巢的混合性腺。

为何变性鱼、双性鱼、性早熟屡见不鲜?

困惑不只在东京湾。据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已从原来的69种扩展到100多种。保守估计,目前水体中环境类激素的浓度较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至少上升了10倍。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过多种环境类激素对鱼类的影响,该中心博士查金苗告诉记者,在与水体中环境类激素浓度相当的模拟环境中生活一两个月,稀有鮈鲫、青鳉、斑马鱼等实验鱼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性别突变。这种突变不仅反映在鱼类的性腺发育上,一些与性别基因关联的特异性蛋白也发生了改变。

与此,捕食压力过大,同样影响着鱼类的发育进化。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沈建中在研究中发现,洪湖和洞庭湖的经济型鱼类就出现了性早熟和小型化倾向。对此,沈建中解释说,鱼类为了不在人类的围捕下灭绝,无奈启动了“强迫进化”。比如,一些鱼本来到两三岁才进入性成熟期,现在不到一岁就“早婚早育”了。只有这样,它们才能赶在被捕捞之前把自己的基因传给后代。,并非所有的鱼都能成功“强迫进化”,如果鱼群的强迫进化速度难抵捕捞造成的鱼群锐减速度,那么这个种群将面临消亡。

人类活动究竟对鱼类的影响有多大?专家普遍认为这是一个需要长期监测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不仅关系着鱼类的繁衍生息,甚至会通过食物摄取对人体内分泌产生影响,尤其是尚未发育完全的青少年。

为何变性鱼、双性鱼、性早熟屡见不鲜?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