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蒋碧微的回忆:我与悲鸿恋爱史

奇闻异事 2017-04-26 17:13www.kangaizheng.com诡异事件
[图文]蒋碧微的回忆我与悲鸿恋爱史

  20世纪20年代初的蒋碧微

[图文]蒋碧微的回忆我与悲鸿恋爱史

  1915年,二十岁时的徐悲鸿

  学生时代的蒋碧微。这一记忆中形象,被徐悲鸿后来在旅法期间绘制成代表作之一《吹箫图》。在这幅素描图后,1924年,徐悲鸿又绘制了油画《吹箫图》。

  蒋碧微出生于江苏宜兴书香名门,18岁时与徐悲鸿一见钟情。1917年,蒋碧微瞒着家人与徐悲鸿远赴日本、法国。1933年,蒋碧微随徐悲鸿第二次赴欧,以她出色的交际才能和特立独行的个性帮助徐悲鸿成功地举办了中国近代名家绘画展及个人画展,破除了西方人轻视中国文化艺术的偏见。其间,徐悲鸿经过与各国著名艺术家进行切磋和交流,逐渐形成融会古今中外技术法的独特风格,声誉日隆。

  蒋碧微在她的回忆中,用平实的语言,详实地叙述了她与徐悲鸿从相识、相知、相恋到分手的心路历程。

  初识

  我和徐悲鸿先生,都是江苏宜兴人。蒋家是宜兴大族,光绪十六年,父亲和出身名门的戴清波女士结婚,两人心志相投,经常一起唱和诗词、吹箫弄笛,恩爱逾恒。我出生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二月二十九日,正巧我家东书房一棵海棠盛放,祖父为我取名棠珍,字书楣。

  我第一次见到徐悲鸿先生,是在宜兴家里。那时徐先生在初级师范教授图画,和我的伯父姐夫都是同事,只听到大家都在说他的名字取得怪,以及许多有关他的轶闻轶事。如他服父丧,白布鞋里却穿双红袜;又说他兼授始齐女学的课程,天一亮由城里步行三十里赶去上课,中途过家门而不入……,他被看做与众不同的特殊人物。

  有一天他到我家拜访我的伯父,在大厅上坐着谈话。我听说这位闻名已久的大人物来了,借故走过大厅去看了他一眼,并没有深刻的印象。

  当时有一位同乡朱了洲先生,和我家还有点亲戚关系,他在上海务本女校教体育,常来我家向我父亲请教学问。徐先生到上海以后,第一次来我家拜访父亲,便是朱先生引见的。我父亲念徐先生独身在外,难免多加照顾。没有多久,他简直变成我们家里的一分子,只要学校没有课,他总是待在我们家里。

  徐悲鸿先生原名寿康,是离宜兴城十八里的屺亭桥人。他的父亲徐达章公能诗、工书画,一共生了三子三女,一家八口就靠他父亲卖画鬻字为生。徐先生是长子,九岁从父学画,十七岁时父母为他娶亲,由于他不满这门婚事,离家出走,后来被父亲抓回去完婚。十八岁那年生一子,他为儿子取名劫生,意思是“遭劫而生”,后家里人将其改为吉生。

  徐先生不愿住在家中,跑到上海念书。十九岁那年,父亲过世,他身为长子,要负担家庭生活,迫于无奈,只好回到宜兴,一口气接了三家学校的聘约。教了整整两年的书,他不愿被家累拖住,又悄悄跑到上海,由于生活费一无着落,往往一天仅吃两个粢饭团充饥。

  正在走投无路之时,忽然看见哈同花园在报纸上登广告,公开征求画仓颉像,徐先生画了一张去应征,获得录取。哈同花园总管姬觉弥对徐先生深为赏识,请他担任园中美术指导一类的工作。后来,姬觉弥又提供费用,让徐先生进了震旦大学法文专修科,生活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徐先生的故事使我对他产生了一种钦佩和同情兼而有之的复杂感情。那时候我只有十八岁,刚从古老守旧的宜兴来到五光十色的上海,但我的生活天地仍局限于一楼一底的家里,我所接触的人只有家人邻居,徐先生这时闯进我们的家庭,给我带来了新奇的感觉。我觉得他很有吸引力,不仅在他本身,也由于他那些动人的故事,以及他矢志上进的毅力。我们从来没有单独在一起,因为在我那种守旧的家庭里是绝对不可能的。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