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之城中的洛杉矶之恋音乐与城市的浪漫情缘解析
近年来,才华横溢的新一代导演如瑞恩·库格勒和达米恩·查泽雷等人在主流奖项和市场中崭露头角。前者执导的《奎迪》和后者带来的《爆裂鼓手》与《爱乐之城》都是难得一见的优秀作品,它们不仅在艺术性上有所建树,更在观赏度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当下,许多新晋导演成名后纷纷投身商业大片制作。达米恩·查泽雷似乎有着更为专注和清晰的职业规划。他对爵士音乐题材的热爱,仿佛将他与好莱坞歌舞片紧密相连。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经典好莱坞的致敬,如《爱乐之城》中对《纽约美女》、《瑟堡的雨伞》等经典桥段的再现,以及对于乔治·迈克尔的预言性乱入的有趣细节。这些元素都源于他对好莱坞歌舞片的多年浸淫。
当我们思考什么是好莱坞、什么是好莱坞精神时,在洛杉矶地区日益自由化和政治化的背景下,看到有人坚持造梦这一伟大工作实属难得。如果《爱乐之城》是一部黑白电影,那么它几乎能立刻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20世纪40、50年代好莱坞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浪漫爱情能够晶莹剔透的时代里,我们真诚而美好地怀念和歌颂着烟花般绚烂的爱情童话。
与2011年的《艺术家》一样,《爱乐之城》是我们期待已久的一部还原好莱坞昔日华彩的电影。这部电影成功地将观众带入那个生机蓬勃、活在当下的洛城世界,带给我们极大的视觉与心灵震撼。达米恩·查泽雷在精神和气质上的复古,并没有阻止电影带给我们源源不断的新鲜感。电影中的每个镜头、每个音符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尤其是电影的结局,摒弃了歌舞/爱情电影常见的Happy Ending,带来了现实主义的深度和层次。这种真实而有趣的结局提醒我们:好莱坞和好莱坞之梦虽然是真实和现实的,但生活依然充满趣味和可能性。
作为一部爱情故事,《爱乐之城》展现了真挚爱情的相遇与发生。但相较于前半部分的令人印象深刻,后半部分可能因为过于关注细节和边角料而略显平淡。尽管如此,达米恩·查泽雷作为导演的优秀技法和思想仍然足以使他跻身一流之列。无论是《爆裂鼓手》还是《爱乐之城》,他都为我们带来了令人惊叹的视觉奇观和富有灵魂的镜头语言。一流的摄影技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歌舞表演以及老搭档的剪辑和配乐也为电影增色不少。《爱乐之城》是一部必将成为经典的电影,值得我们期待更多达米恩·查泽雷的佳作。爵士乐的主题贯穿始终,成为达米恩·查泽雷电影的个人标签。他的电影几乎是对旧时经典音乐剧的一次深思熟虑的致敬,同时又展现了现代风格的活力。影片的编舞在经典与现代的交融中展现出独特的灵动性。尽管电影在整体气质和视觉效果上似乎与旧时的歌舞片无异,但细微之处却透露出iPhone和Youtube等现代元素的存在,提醒观众这并非单纯的复古翻拍。
在《艺术家》披荆斩棘的2011年,观众首次在《疯狂愚蠢的爱》中见证了艾玛·斯通与瑞恩·高斯林这对银幕情侣的默契配合。而在《爱乐之城》中,他们终于有机会独自成为整部影片的焦点。艾玛·斯通的演艺生涯从选片上可以看出其多样化的发展策略,既有平稳的积累也有引人注目的突破。从《鸟人》到《爱乐之城》,她的成功备受瞩目,也让人们想起那些同样怀揣梦想并最终实现的女孩们。
瑞恩·高斯林作为童星出身,凭借《亡命驾驶》成功洗掉了之前的暖男标签。尽管他的选片口味令人捉摸不透,但他凭借出色的演技逐渐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在《爱乐之城》中,他的钢琴表演令人惊艳,甚至是在短时间内速成的成果。两位主角在影片中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情感把握微妙,角色转变流畅自然。他们的化学反应极富感染力,为影片增色不少。
电影《爱乐之城》无疑展现了达米恩·查泽雷的才华。影片洒脱充满魅力,歌舞和数字技术完美融合,色彩鲜艳丰富。尤其是影片中的原声音乐令人难以忘怀,“Another Day of Sun”和“City of Stars”堪称年度金曲。一流的剪辑和配乐使影片非常吸引眼球,摄影更是能够捕捉到细节之处。当所有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爱乐之城》就是对洛杉矶的一封完美情书,也是2016年的最佳注脚。影片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旨在最大程度地实现对经典歌舞片的致敬或提供强大的象征意义。